梦工坊“五四”青年节讲座回顾:印刻在24条朋友圈里的88天武汉抗疫故事

苏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委员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自工作以来,采编数千条新闻在《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栏目播出,参与武汉新冠疫情、国庆阅兵、航天发射、中外联演等各类大项任务十余次。作为主创人员制作的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最高奖、中国新闻奖最高项——特别奖,2018、2019年凭借创作的《新春走基层》作品被中宣部评为中央新闻单位先进个人,多部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年度优秀作品评奖中获奖。

疫情爆发,他主动请缨奔赴武汉,88天坚守疫情前线,近300多条在《新闻联播》等栏目播出的新闻,11场在《新闻1+1》等栏目开展的视频直播,5场新媒体直播,80余条新媒体短视频,累计近10亿次网络点击。这些数据记录着众多前线的危险与坚守,也见证了一位年轻记者热血战“疫”的青春岁月。

5月4日晚上8时,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杭州市富阳区委员会主办,杭州市富阳区青年联合会、传媒梦工坊、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厘米科技承办的富阳区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奋斗美丽青春”线上公益讲座正式举办。讲座邀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苏洲,分享他在武汉前线热血抗疫88天的故事。在讲座中,苏洲从他的朋友圈开始,一页页翻开他在武汉报道抗疫的热血“痕迹”。

除夕“请战” 逆行武汉

“回北京的路上好饿,一会去天安门拍摄,谁家年夜饭做得多?让我去蹭蹭很快乐。”除夕当天(1月24日),苏洲在从山东潍坊到北京的高铁列车上发下了这条朋友圈。此时的他,正在拍摄央视的新春走基层节目;此时的武汉,刚于前一日(1月23日)正式“封城”,拉开新冠肺炎防疫之战的新势态。看着手机里不断更新的疫情信息,苏洲打开微信,逐字逐句敲下了“请战武汉”的微信:

非典那年,我10岁,那是还是啥都不懂的孩子,自己在家也没人管,只知道爸妈在医院每天忙碌,从小就是新闻报道中“父母口中没饭吃的儿子、马上中高考需要被父母挂念的宝贝。”在最近纪念,我愈发的为自己是军事部的成员而感到骄傲,也听到了前辈们深入小汤山医院的故事,我深受感动。目前疫情越来越严重,如果未来有军方介入,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认为应该有责任也有义务用镜头与他们一起战斗!

在此,我郑重申请,如果需要,我愿意深入一线,在疫情战场上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如果必要,我将认真恪守记者职业标准,将军方医学科研人员或部队医院的光辉事迹第一时间报道,用科学的语言去破除谣言消除恐慌。今年我27岁,自大学毕业起已经在军事部肥沃的土壤成长4年,希望主任能够放心派我出征,我的父母既是军人,又是医生,更是组织培养多年的合格党员,他们一定会支持我的想法和决定,为了此次任务,我将时刻准备着!

将微信发送给总台央视新闻中心军事部主任张伟后,苏洲在五天后(1月29日)接到了出发指令。看着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的采访装备,他一遍遍问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在军事部从事的4年间,他曾用镜头记录了国庆阅兵、中外联演、长征五号发射等等举世瞩目的历史瞬间,但对于此次一切都是未知的疫情,他确实没有底气。煎熬过后,他撕掉了那张在手心里攥了很久的回家探亲申请单,全副武装地登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开动半小时后,他给家人发了一条简单的消息:“我下午去出差,武汉。”而这,也成为他没有回家过年的第四年。

初入“红区” 直面重症

1月30日,苏洲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进入重症病区。在这里,他见到了中部战区总医院护士长刘孟丽。此时的刘孟丽已经在重症监护室忙碌了三个多小时,无暇离开病人接受采访,苏洲便在一旁等待。等待期间,苏洲的三层防护逐渐被汗水浸湿、护目镜也开始起雾。在耐心地等待后,他终于采访到了刘孟丽。整个采访只花了20分钟,而为采访所作的系列防护准备及等待足足有3个小时。

在后期的回忆中,苏洲分享了这位护士长给他讲述的故事——在进行救治任务时,护士的口罩如果被汗水浸湿,必须更换,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小护士在病区里面待了6个多小时,刘孟丽狠狠批评了她,因为这样对她来说有更大的风险。小护士却说,“护士长,哪怕你再骂我,我也不能出来,我如果出来,里面就没人了。”这段故事让苏洲对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产生了更深地敬意。

连轴报道 负伤前行

2月3日晚上播出的《新闻1+1》中,在介绍次日即将正式收治患者的火神山医院的现状时,白岩松与身在武汉的苏洲进行了现场连线。视频中的苏洲距离病区不到50米,在他的身后能够清晰看到火神山医院的外观。

这个连线地点是由苏洲精心挑选的,它是一处距离病区30多米、高约3.5米的样板房。在这一天里,苏洲站在这间样板房上完成了4场直播连线、2条新闻动态和1条新闻联播的报道,在晚上6点多的直播结束时,气温已经接近0摄氏度,他收到消息,需要尽快从房顶下来,用电脑为当天晚上的《新闻联播》节目传送一些画面。

当时的苏洲,已经冻得浑身发抖、四肢麻木,再加上样板房上凝结的水珠,他突然滑了脚从房上摔了下来。伴随着钻心地疼痛,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受伤了,但考虑到地点的特殊性,他无法直接掀开衣服查看。在向总台前线总指挥肖振生主任汇报情况暂时无法工作后,肖主任紧急安排综合部同事李华陪苏洲前往医院治疗。不出所料,苏洲的肚子、背部各有一道十多厘米长的口子,但万幸伤口并不深,在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与休整后,他随即投入了后期的采访与拍摄中。

白天,他在金银潭医院、汉口医院、武昌医院间来回奔波,采访拍摄驻扎在这些医院的军医大学医疗队;晚上,他会在拍摄结束后集中对素材进行剪辑制作。从与大屏直播连线,到与小屏新媒体的直播,再到人物特写等内容制作,任务最多的一天要有十多条报道,而日常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

通宵跟拍 直击黎明前的黑暗

截至2月12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8206例,其中武汉市13436例。面对日逐步上升的数字,医院救治的压力不断增大,重症病区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加大,而专门收治重症病患的火神山医院的重症室更是压力重重。2月13日晚,当苏洲得知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副主任马凌要值夜班时,他来不及多想,立即申请与马医生一同前往。

次日凌晨2点,苏洲和马凌一同进入ICU,瞬间被滴滴答答的仪器声与紧张的氛围包围。在病房里,一位刚刚接受过抢救的患者被监测出心率异常、需要紧急处理,马凌与战友们迅速采取医疗措施,对混着进行救治。苏洲在一旁,用摄像机记录了救治的全过程。

从2月3日被派往前线救助病患起,马凌从不曾忘记他在出发前对女儿说的话——「军人有军人的职责,医生有医生的职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爸爸是军人也是医生,爸爸的职责就是去武汉把病毒挡住,这样你和其他人才不会生病。」而他,也一直在前线坚持履行着自身的职责。在ICU工作了三个多小时后,苏洲与结束工作的马凌一起离开病区。在回程的路上,马凌对苏洲说,“现在已经6点了,天马上就要亮了。再黑再黑的黑夜,总有天亮的时候!疫情再难再难,总有转好的一天!”

胜利前夕 见证实验室中的历史时刻

在武汉抗疫前线对病患一刻不停地收治与救助外,医疗团队对疫苗的研发也在争分夺秒地开展着。3月中旬,苏洲采访到了军事医学前方专家组,并成为第一个进入军事科学院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的记者。这一待,就是两个通宵,平均每次7个多小时,全程见证了他们在实验室的艰辛过程,制作了新闻在《新闻联播》《东方时空》《24小时》等栏目播出。其中,《姜涛:走进直面病毒的勇士》在CCTV1、CCTV2、CCTV4、CCTV7、CCTV13的14个栏目中循环滚动17遍,新媒体累计点击量上千万。

此外,苏洲也时刻关注着对陈薇院士及其团队的动态。3月17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由苏洲及其同事共同报道的新闻《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文中介绍,自1月26日抵达武汉以来,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地方优势企业,在埃博拉疫苗成功研发的经验基础上,争分夺秒开展相关疫苗的研发…在3月16日晚上,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通过了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试验。报道发出后,苏洲在朋友圈分享报道时配文「和陈薇院士团队一起将近一个月,今天终于发布,激动得想哭。」

武汉重启 战区归来

4月8日武汉解封、4月15日火神雷神“封山”……苏洲见证并记录着武汉走过一个个难熬的时刻,在80余天的报道中,他在48次挺进红区的过程中,一次次将镜头对准人民军队、人民军医,对准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最揪心的时刻,在疫情告一段落时,他来到最初的机场,亲自目送英雄们回家。4月16日,苏洲在朋友圈发文分享「当初从天河机场迎接你们关键出击,今天从天河机场欢送你们凯旋而归。不需要你们认识我,不渴望你们知道我,我同样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这段被他融进武汉的青春,永远地以报道的形式刻在了他的生命中。

88天坚守疫情前线、近300多条在《新闻联播》等栏目播出的新闻、11场在《新闻1+1》等栏目开展的视频直播、5场新媒体直播、80余条新媒体短视频……在完成了对武汉的系列报道后,苏洲于4月25日踏上了回京的列车,在回忆这段岁月时,他提到「手中的工作能够改变当下的一点一滴,可能报道的每个人、每件事,都会像历史的追光一样,照到哪里、哪里的命运便可能被改变。我们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多一些出发、多一些采集、多一些报道,便有可能会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时候出发都不算晚,去到别的脚步去不到的地方,发现别的眼光发现不了的东西,就是我们终其一生无论何时都能让我们充满活力的内心追求!

本站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s://www.cctvdreams.com/5122.html
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