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时她因热爱传媒,在《新快报》担任实习记者并有30余篇作品见报。
没到大三,她与四个伙伴开始创业,不到三年他们有了6家餐厅、4个餐饮品牌,去年公司营业额近三千万。
如今他们的新项目“Bee+创新青年业态”正在进行中,第一家Bee+落户广东珠海。
梦五学员,一个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潮汕姑娘。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学院2015届毕业生,曾在香港浸会大学和西班牙ESADE商学院学习数月。曾任党支部组织委员、书法社社长和宿生会主席。毕业一年,目前仍与伙伴创业中。
故事的最初,袁绵与伙伴们的相遇相知相守是从公益开始。
大一时,团队成员看到了电视里的新闻,得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陈家寨小学里有139名学生。这些学生中有60余人每天要走两个小时以上的山路去上学。在实地走访陈家寨小学后,他们决定开展 “2012思成贵州希望小学筹建计划”,50名大学生招募了数千名志愿者,通过在三省四市街头募捐筹款一百万,最终与当地政府一起建立了陈家寨小学。这是第一个由90后大学生筹建的希望小学。
21天的时间里,他们在内蒙古、湖南、贵州等地穿街走巷,平均每个地方呆上七天,前三天进行志愿者招募、拉盒饭赞助、沟通场地等事宜,后面四天展开实地募捐,最终筹到一百万。一年后,小学落成,他们也回到贵州与孩子们一起有了一个特别的开学仪式。用他们的话形容,这是“做了一件到80岁想起都会笑出来的事情。”
笔者在央视的采访中,看到袁绵说道:“不管是为了社会还是为孩子们,我们都会去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感谢孩子们给我们一个为他们付出的机会。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学习,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闯出自己的人生。”
(图为 央视采访视频的截图)
通过公益,袁绵和伙伴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到校园,他们办舞会、开创“名人堂”、“青年讲堂”、“开学第一课”,就像他们团队的Slogan一样坚持行动着:“不断地在社会实践中追寻梦想、承担社会责任”。
在一次团队聚餐时,袁绵和伙伴们发现了一个位置不错的商铺,她们凭着直觉转让过来并进入了餐饮行业。
初入餐饮业,五个年轻人在摸索中前进,慢慢地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餐饮品牌。袁绵说:“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去付出、坚守、创造一些新的东西。”从餐厅设计到品牌内容打造再到产品服务,从菜品的完善到营销的推广,这一切都是包括袁绵在内的五个合伙人一点点探索出来的。不到四个月,他们就收回了第一家店的成本。
当然,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说服家人支持他们创业是第一道坎儿。当有些小伙伴和家人提出创业的想法的时候,家人反问道:“你们谁在餐饮店洗过碗吗?”袁绵说:“我们在家里都很少做家务,选择餐饮业亲人们都很不可思议。后来(笑)每家店开业时人手不够每个人需要轮流洗碗,大伙儿常常吐槽这把一辈子的碗都洗了。”
对于如何获得家长的认可,袁绵提到:“从上大学之后,我非常注重和家人的沟通,并乐于去分享自己的观点,分析每次行动的后果和利弊,慢慢改变他们陈旧的想法。”
开业之际,由于前期的营销推广做得太好,餐厅客流源源不断。但他们聘请来的四个厨师因太过辛苦跑了两个。那段时间里,几乎每个合伙人都一起在厨房切黄瓜、削土豆皮、剥鹌鹑蛋,做各种各样他们人生中从未体验过的事。这些经历至今回忆起来都让袁绵十分难忘。
临近毕业,因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办公场地,又想与更多伙伴创造价值,他们团队又开始了第二个创业项目——Bee+,这是全国首个以集装箱为建筑载体的创新青年业态,集联合办公、文化活动平台、青年社群、体验式服务配套为一体的空间。他们旨在为青年人提供一个“梦想盒子”, 让20-30岁的青年人在一个低成本的环境下创业,工作,甚至生活。
和传统的水泥建筑方式不同,集装箱不仅环保又有很强的可复制性。据袁绵介绍,他们36个集装箱只用3天的时间就搭建好了,之后再进行内装。因此无论从成本、时间、还是环保的角度都比水泥结构建筑要好很多。
(图为 Bee+实体照片)
Bee+于3月中旬开幕,这背后10个90后成员付出了很多,也发生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袁绵3天内睡了10个小时,开幕的那一天晚上她才舒了口气。Bee+ 珠海在一个月内达到了95%的出租率,目前已有14家公司和创业团队在Bee+办公和成。截止5月19日,Bee+社群共计举办线下活动77场,吸纳付费会员336个,吸引超过5000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个人、代表团参观。他们希望Bee+的理念能够辐射周边的白领人群,为他们提供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
目前袁绵的工作状态是非常充实的,她主要负责公司的品牌传播部,也担任团队的新闻官。她提到团队里的人都会说,创业就是把一个人当三个人用。也许这就是“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尽管团队要团结协作,团队里的每个人更要学会独挡一面。
袁绵说:“对我而言,人生是不问原因的拼搏,时间会给出最美的答案。因为接触公益,与伙伴们相知相守,我也有机会开始跨界媒体,又因为不舍得和伙伴们的感情,我们开始创业。一步一步都是‘起承转合’,‘柳岸花明’,因此也走得踏实,无怨无悔。”
参加梦工坊对袁绵来说无疑是获益匪浅,她觉得在这里遇见的人非常多元化,包容性很强。在参加梦工坊之前,她还不知道自己会去创业,之后的经历让她相信“一个人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见谁,也不知道哪句话会改变她的一生”。她讲述,虽然在创业,她刷朋友圈还是可以看到梦工坊的伙伴们在世界各地闪闪发光。而这些伙伴有的创业,有的在CCTV、在新华社或是在中国青年报等各个媒体或是名企实习、工作。他们的状态总是给袁绵一种向上的力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以及知行合一是袁绵参加梦工坊的体悟。
“那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未来有什么打算?”笔者问。袁绵的回答是:“谢谢生命中遇到的人,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未来在职业生涯上我希望不断地超越自己,继续坐得住‘地板’(脚踏实地),打得破‘天花板’(即瓶颈和限制)。还要一如既往地分享团队喜乐,陪伴伙伴们泅渡人海。在生活上,我学习着不断与成长和解,也依旧坚持运动,想做一个独立、有趣的人。”
文字编辑|来舒敏
排版美编|柏鑫 李晨曦
本站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s://www.cctvdreams.com/3496.html
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