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区交流会 —还记得那个夏天,我和梦工坊的故事

6月14日晚,中国(传媒)梦工坊北京区交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梦工坊发起人、负责人靳宝强,往届优秀学员史卓、姚书敏、戴卓、郑施作为嘉宾参与了本次交流会,与在场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与梦工坊相遇相伴的经历,并就同学们的困惑进行现场交流。交流会由梦工坊第七届学员王晓君主持。现场同学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北京高校,还有几位外地同学特地赶到北京来参加交流会。

6月14日晚,中国(传媒)梦工坊北京区交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梦工坊发起人、负责人靳宝强,往届优秀学员史卓、姚书敏、戴卓、郑施作为嘉宾参与了本次交流会,与在场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与梦工坊相遇相伴的经历,并就同学们的困惑进行现场交流。交流会由梦工坊第七届学员王晓君主持。现场同学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北京高校,还有几位外地同学特地赶到北京来参加交流会。
3.pic梦工坊第二届学员、班长,现任《鲁豫有约》新媒体事业部总监的史卓结合自己学生和工作阶段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在当前媒体环境下的思考与困惑。他提到了关于信息的两个困惑。第一是信息的多与少。学生阶段的他,苦于信息的匮乏,通过读书等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提升自己;进入工作岗位成为电视编导后,为节目做功课让他常年与信息打交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变得量大并且获取容易,在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的环境下,开始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他却越发感到好的内容在变少。第二个困惑则是信息的快与慢。存放信息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能留下的却越来越少。史卓在最后说道:“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谢谢这个时代。”

4.pic

梦工坊第四届学员戴卓以“平凡人的孤勇”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自称“三线城市、小康家庭、五分长相”,因为梦工坊,拥有了平凡人的孤勇,世界从此不同。那个夏天,还在大连理工大学读书的她,因为对传媒的热忱、对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渴望,在茫茫网络中发现了梦工坊,从此相伴。戴卓回忆了自己与梦工坊的各种故事:在火车上站一夜赶去另一个城市面试;在时间、条件都不充足的情况下,完成微电影的拍摄……梦工坊教给了她“好奇心”、“相信”和“改变”,她也懂得了“你比想象中更自由”。离开梦工坊之后,她以商业媒体的要求去做校园媒体,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求职季,选择进入京东,希望深入了解行业而不只是站在门外去看;现在的她,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八小时之外积极生活,写专栏、健身,和曾经相识的伙伴们,一同闪耀在世界的各个地方。

5.pic

“让自己情迷,才能虏获他人心”。梦工坊第七届学员、来自北大新闻系的郑施,则以这句话为主题开始了自己的讲述。热衷文化创意产业化事业的她,发起了阿特拉斯读书会,开始读书加旅行模式的创业。创业的经历,让她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神在心中,追寻自己的热爱;求知若渴,不停地探索和学习;why not me, why not just doing,不要低估自己的无知,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知行合一,不只是从0到1技术的颠覆,更重要的是从-1到0,打破现有体制的颠覆。郑施始终情迷于一种状态,那就是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做一些能让这个世界有些改变的事情。

6.pic

与其他几位不同,梦工坊第四届学员、现任职正大环球投资副总裁的姚书敏,出身理工科,投身金融业。当年在布朗大学读研究生的她,因为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梦工坊,出于对传媒的兴趣,便参与报名。然而梦工坊带给她的,不仅仅是传媒方面的见解,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更加多样的世界,更加无限的可能性。原来自认完美的她,开始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欣赏并且学习。她说,参加梦工坊之前,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还有那么大,而走出校园,梦工坊的平台给大家的仁恒提供了更多不一样的选择。当天因为航班延误,她晚上才从上海飞抵北京,为了不错过和同学们交流的机会,直接从机场赶到活动现场,与同学们分享她和梦工坊的故事。

7.pic

梦工坊发起人、负责人靳宝强最后一个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梦工坊最重要的,是一个分享“活法”的平台,通过导师、学员们的经历,每一位进入梦工坊的同学,都能够了解到更多样的“活法”,从而能够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前不久,梦工坊导师保育钧老师因病去世,他还以保老的故事为例,来向大家讲述一位他敬重的老人这一生选择了怎样的“活法”。他说:“主宰这个世界的永远是利益,但影响这个世界的最终是情感。”谈起他期望的梦工坊学员的素质,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拥有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国情、拥有健康体魄,在这些基础之上再考察综合实力与兴趣素质等。这样的优秀青年学子,可以在未来做出一些成就,而梦工坊非常愿意为这些可能性提供一个平台与机会。

本站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s://www.cctvdreams.com/2647.html
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