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的思考|这场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有点特别

640

5月8日晚,一场特别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在浙江传媒学院第二教学楼312教室开展。主讲人靳宝强用他在《丝路》节目组工作中的二十个故事,串连起这场题为“以‘丝路’节目为例,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国际视野的培养”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

靳宝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同时也担任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理事长、“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参与编辑出版了3本“普通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还参与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工程项目“丝绸之路万里行”的策划与执行。

640 (2)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曾真、辅导员苏青玥、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副理事长胡钦元、互联网+助农专家刘堂、直播助农专家刘永、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经济学者陈一硕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全体22级同学一起参加了这次教育活动。

“在媒体实践的平台上,我的视野被打开了。”靳宝强用这句话给活动开头,他希望用自己在媒体在一线的思考与经历让新一代的青年传媒人才少走弯路。

他在总结自己的人生时,用到了两组关键词:“视野+舞台”“勤奋+自律”

“高度决定了你的视野,实力决定了你能否抓住机遇。”靳宝强这样说。关于如何开阔视野和提升实力,他指出,要做一个“有心的学生”,要经常去观察事物、思考人性,还要做跨界的学习,以及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大学时要养成吃苦、奋斗、真诚的习惯。”靳宝强告诉同学们,“吃苦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做一个ppt就要把美感和细节做到极致;奋斗就是要‘不甘于平庸’;真诚是要‘保持年轻人的朝气和对未来的思考’。这就是你们未来面试和从业时所要展现出来的形象。”

而关于从事传媒事业的必备素养,靳宝强提到了三个关键词:机器人般管理情绪的能力、钢铁般的意志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依赖传播,国际传播正面临着考验:国际话语权竞争态势加剧、多元传播主体活跃、全媒体传播手段升级、跨文化深度内容涌现、传受角色模糊与反馈及时性凸显。

在这样的时代下,靳宝强指出了国际传播人才所需的三大素养能力:专业素养、媒介素养和跨文化交流素养。其中,他特别强调在提升专业素养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打好基础,加强深度;要通过实习培养媒介素养;要带着使命去留学或旅游,去展示中国人更好的形象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来提高跨文化交流素养。基于他搭建的“海外营销人才素质模型”,靳宝强对国际传播人才的标准做了个总结:“做国际传播我们要内知国情、外晓世界、会用中文思考、能用外文表达。”

640 (3)

提升中国在国际的话语权是国际传播人才的使命,而讲故事是提升话语权的最好方法。靳宝强用“酒店资助当妈妈的员工回家”和“爸爸用游戏教会女儿成长”这两个视频形象地介绍了好故事的三个标准:以情感人、以实动人和以理服人

讲好一个故事的背后是一千个好故事的积累。谈及积累,靳宝强尤其提到青年人要关心国家重大会议和政策,与祖国同频共振;在平时要经常思考如何把一件事做成一个有意思的作品;阅读大量书籍则可以使作品深刻。

从“张骞与玄奘出使西域”到“《丝路》节目组一路的节目制作经历”,靳宝强用二十个好故事串联起他的丝绸之路万里行。一路西行,他越来越感受到“背后站着十四亿人”的使命,感受到他正在践行一个伟大而可以实现的创意,也感受到“没有使命和热爱,很多事一个人是坚持不住的。”

讲座结束后,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副理事长胡钦元、直播助农专家刘永等人在谈及自己的感受时,数次感叹“确实是这样!”。胡钦元还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国际传播事业是传媒未来的方向,而你们天然地就成长在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环境里。这场教育活动的核心就是培养你们的国际化视野,成为国际化传播人才是你们的使命。”

靳宝强则对同学们说:“哪怕你只记住了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感受,我都希望你成长得更好。这就是我来这里的意义。”

640 (4)

本站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s://www.cctvdreams.com/24104.html
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