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梦工坊靳宝强:我们都是浩瀚宇宙中的小小星辰

每个人都有一些要记住的日子,一个人生命长河总会由一些日子作为重要的时间来将生命分出段落。人性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穿透着时空,缝合并挖掘着记忆。

20150321181142

靳宝强,中央电视台节目导演,“传媒梦工坊”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发起人,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路影视桥工程“——丝绸之路万里行和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成员,“丝绸之路万里行”北京总负责人。2007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赢在中国》节目组,担任助理导演。曾参与制作的节目有《给你一亿》、《对话》、《创意英雄谱》、《我们》、《首席夜话》、《22度观察》、《奋斗》等。

每个人都有一些要记住的日子,一个人生命长河总会由一些日子作为重要的时间来将生命分出段落。人性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穿透着时空,缝合并挖掘着记忆。

在耶鲁大学求学的日子里,我总会想世界之大,但多少先辈们今何在?如果再活500年,这些先哲们将会怎样?地球之外是否还有生命体存在?在香港的太平山顶,看到山下阑珊的灯火,我总在想那一盏盏灯下不知道在发生着多少故事,看似平常的灯下也许会惊心动,但在太平上的的长焦下看整个香港其实就是一片灯火而已,而人还只是一个小得多多得多的火苗。站在山顶总会让人觉的过不去的争执和解不开的结真可笑,一个人最遗憾的是没有把那个有限的可怜的小火苗用到正地方。

而对于我来说,对外在世界的任何认识都会促发自我内心的审视。当我在许多人的帮助下做了传媒梦工坊后,并回想从小到大一路跌跌撞撞的我总是不服输,总认为什么事情靠所谓的非凡努力就可办到的样子不禁哑然失笑。在这种释然的一笑中,我想我进步了,人是在对象化的认知中长大的。世界好大,自己好小,能人好多!越知道这一点就越觉得自己有限,生命的有限,能量的有限,理解的有限,视角的有限,知识的有限,技能的有限,可做的事情有限。

因为有这么多的有限,其实并不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种励志型的口号以前总让我们激动不已,让我们的血液在周身加速流动,让我们内心的混合愿望迅速攀升,让我们觉得在许多的相关领域似乎无所不能。我们的人生需要激励,需要感召,但更需要的是要看看世界有多大,自己有多小。只有发现后者才会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才会找到一个走向所谓成功的恒久的路径,也才会真正将自己微弱但很独特的光聚集起来,并尽可能地发射出来。

还记得最初的梦吗?我们都是浩瀚宇宙中的星辰!

这是做传媒梦工坊最早的slogan,也是当时一个大四刚刚毕业青涩小伙子的发自内心的呐喊,也是对梦想最高的敬意!

6年来,在中央电视台原常务台长于广华、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王阳、中国著名记者王克勤等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在众多志愿者的无私付出中,我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荡气回肠的夏天,见证了一批批梦工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从第一届到第六届,传媒梦工坊所走过的六年,是伴着我们成长的六年,是不断让我修炼的六年。六年来,我结识了不少真性情、有抱负的朋友,比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陈曌、澳门大学的吴尚蔚、吉林大学的凌争、北京师范大学的靳志伟、哥伦比亚大学的邵思睿、中南大学的周益羽、香港大学的刘璐,南京航空航天赵思莹、浙江大学郝力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郭航、伦敦大学学院的张若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蔡韵、美国布朗大学的姚淑敏、《鲁豫有约》编导,传媒梦工坊二期班长史卓等等。他们大部分都是传媒梦工坊发起人和主席团成员,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传媒梦工坊的发展书写了最华丽的篇章。

六年来,感谢央视陈伟鸿、赵普、李佳明、胜春、张晓楠等老师的大力支持,感谢俞敏洪、陈光标、夏华、赵远花(蒙牛集团原新闻发言人)、刘爽(凤凰网CEO)等企业家的助力,感徐洪才、夏吉宣等导师的信任,感谢我的领导以及中央电视台《奋斗》、《商界传奇》、《给你一个亿》栏目的鼎力相助,感谢美国耶鲁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高校的配合,感谢联想集团、蒙牛集团、阳光媒体集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央视网、腾讯网、《看天下》、乐视网、中国新闻网的支援。

我相信,有些梦永远是不会死的。毕业6年,一路走过,社会错综复杂的程度完全超出我书生气的想象。人生不是设计出来的,是与环境妥协的出来的;你做的永远不是你最想做的,而是你不得不做的。这些真的是我读的那么多书中即使有,在未走过某种生活经历时也是看不懂的。在生活中,当然有许多在书本中,我们看似看懂了的东西,其实由于生命体验的深浅,其实有许多自以为读懂了,其实差得远。

如果一个人有一个执着的想法,并想把它变为现实,这就很麻烦,其困难的程度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传媒梦工坊的方案先是找领导经过几次的讨论,让后再到深入探讨,之后的运作机制问题,怎么解决钱的问题,然后建立志愿者团队,最后在原有的方案上继续创新和研发,一个项目所经历的的找机制、筹钱、找人、搞研发这些过程我全部经办了,在中央台做节目是国家拨款,做节目的过程其实是花钱的过程,只需搞节目创意即可。现在这几个找的过程让我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有时在找这个找那个的过程中,其意想不到的心理落差常常让我一个人独处时落泪。我其实是一个能吃苦的人,从小到大总是很自律很勤奋。吃苦我一点也不怕,但有一些关于自尊的感受让我内心消化起来非常费劲。在这样的时候我真的很佩服那些把事情做成的人,因为,成事是一个极不容易的过程,一个在理念变成现实不知要经过多少意想不到的艰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值得我们自已足够的去尊敬,因为,每一个过程都是难以复制的。

在传媒梦工坊通气会上我对领导说:我要为大学生做一个传播中国主流价值(奋斗、梦想、机会)的精神家园,传媒梦工坊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它做的更是一种理念和理想。我要让它不仅有温度,更有有风度。高端、思想以及影响力是梦工坊的立项之本,我要致力于思想的传播与碰撞,要为中国青年学生打造一场场思想盛宴。

虽难,我其实并没有多少压力,因为减掉压力的最好方式是告诉我自已我每天尽最大努力。只要尽力了,是成是败就是天意。以前在《赢在中国》时,有些同事担心干不好,我担心,因为在此之前我总是对自已说,我尽力了吗?如果回答是“是的,我尽全力了”,我就一点也不怕。

自从我进入《赢在中国>>以来,一种时间的紧迫感让我不能再思前想后,优柔寡断。否则我在丧失了热情、体力、创造力和梦想的时候无法对我内心一次次掀动的波澜有个交待,而我又是一个最最不能原谅自已的人。

关于独立做好一件事情我听了太多的故事和经历,但真正自已走上创作传媒梦工坊不归路时,开始仅半年的我才体会了什么叫“路上的辛酸融进了我的眼睛”。我也真正懂了我为什么看到许多企业家在讲述他们的故事时,这些男人们和女人们会流出眼泪,我想其实还有许多眼泪是在他们心里流淌。

马云说他在互联网的冬天的煎熬时他脸上那种让人难以忘记表情;十多年前的夏天,俞敏洪教课的教室太热而教室人多又没有空调时,他非常害怕学生中暑,有一天下了一场暴雨,他冲进院子在雨中嚎啕大哭感谢老天爷帮他救了他的学生。传媒梦工坊开始了,就像一棵树的种子种下了,但种子是否会发芽生长并成为参天大树,种子内核中求生的力量虽然是主导因素,但是土壤气候和周围的人的爱护程度对于这棵树的成长太重要了,也就是说,这棵树在生长时需要各种理解、帮助和支持。

传媒梦工坊一路走来,领导、朋友甚至家人给我的支持我内心深深感动过好多次,我是在这个阶段中细微地体会到了那种被感动而流泪的情形,因为我有很多次被好朋友的帮助和那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友谊感动得跑到卫生间哭了起来。我平时真的不是一个爱哭的人,我在央视的同事极少见过我流泪。我深深感到我的朋友们对我好的程度大大超过原先我在做节目的时候。所有这一切让我不敢懈怠,因为,我怕浪费了人家的支持,辜负了他们期望。所以,一个从来就是大大咧咧的我变得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

说实话,我很清楚一个只有6年的梦工坊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它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但梦工坊的力量,就是你哭着一遍遍说我不行我不行我做不出来我没时间我要睡觉,可是到最后一秒,大家还是会一起微笑着在台上绽放,然后哭着说,我们做到了,谢谢所有人。

最后,我想以《赢在中国》的主题曲“在路上”作为结尾,送给所有的梦工坊学生们: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温暖我的人

本站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s://www.cctvdreams.com/2000.html
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