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传媒梦工坊】今夏遇见你,情深而缘起

【自我介绍】

何洁琼,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专业,诺丁汉大学校园大使。

第六届传媒梦工坊微电影大赛最佳女主角;印尼AIESEC公益项目国际志愿者,被评为“印尼万隆市旅游形象大使”,获全国领跑计划志愿者领袖奖;于英国诺丁汉Nuts电视台,开创了首档针对国际留学生的英文节目,担任制片、主持和后期剪辑;采访过欧盟与中国非政府间组织的民间谈话;参与筹备首届(宁波)国际短片电影节以及CCTV新节目;担任宁诺交换季组委会活动部总负责人,成功推出开闭幕式、微电影及话剧,并担任微电影的制片人和女主演之一。自小学起便多次担纲主持各级各类大型晚会和活动,被聘为市、县电视台特邀节目主持人,大学期间除各类校内活动外还曾主持奋斗大讲堂、长三角大学生创业互动论坛和酒会、英国文化领事馆宣讲会,以及各类公益活动等。

第一:梦工坊提供给你的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公正而纯粹的平台,最终能获取多少完全取决于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就得有勇气去争取,否则就永远只是看客。

第三:这确实是一个传媒实践联谊平台,人脉和实践的机会是最直接的收获。

第四:如果现在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错过了一些诱人的机会,不要觉得可惜或者郁闷,请在原轨道上踏实做好该做的积累,这样才能在机会真正属于你的时候更好地发挥,更好地把握住机会。

第五:抓住任何机会让大家认识你,记住你;刷存在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六:主持方面:多关注时事评论,多看书(尤其是经济和心理学方面的);学会观察嘉宾和评委的眼色,大方得体地打断以控制节奏;多储备一些没内容但肯定没错的话来应对空场的危机。

题记:如果你也心心念着那段日子,伙伴,请跟着大使从头再走一遍。虽然这是大使走过的脚印,但这条路上,有过你,也有着你……

【前梦工坊时代】:关注, 真诚, 积极

“琼姐琼姐,有一个叫做传媒梦工坊的活动我觉得特别特别适合你呢!”想来和梦工坊结缘,还是通过一个学妹的科普与推荐.”适合”这个词让我瞬间对这个活动上了心.众所周知,大学里不乏宝洁或者联合利华等世界500强企业搞的商业挑战赛,但值得称道的传媒类活动实属不多.经过一番网上了解,不管是这些堪称业界泰斗的导师团队还是包括微电影在内的三大赛,都很对我的胃口,所以很快就做了报名这个决定,也很快递交了申请(PS:由于分批录取这个机制,给对梦工坊有兴趣的朋友们一个提示:报名请趁早).

其实后来接到电话面试的时候我迟迟没有按下接听键, 一来是由于当时被相中参与筹备一个国际短片电影节,老板并不支持我在期间请假离职;二来是听闻这个活动是在全球范围内万里挑一百的录取率,实属不易.所以最终接听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特别坦然而淡定的心态,想着和懂的人聊一聊,无关乎录取与否.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时在被问到我在英国自己做节目的经历的时候真的讲得很动情,有接地气的吐槽,也有升华的感悟和总结,想来是能引起共鸣的.至于一些关于对传媒和文化传播的见解的问题,我当时着重体现的是我们学校最注重培养的逻辑.很巧的是,后来我们组辅导员(邵教主)解密她就是我当时的面试官,而且对我印象深刻(英国,做节目,文化传播), 说是”比较有想法,气场和梦工坊相匹配(纯粹),回答有条理,不慌,逻辑比较清晰,目标明确也很努力”.所以,梦工坊寻找的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最优秀的人,而是最合适的人.如果你坚信自己适合这个舞台,请放下包袱,真诚而自信的展现自我,这就是我能想到的面试的友情提示.

收到笔试题的时候正值我们专业的论文季,争分夺秒码英文的日子.五选三,三篇文章,一周内完成,我当时算是一气呵成的, 客观上是没充足的时间周旋,但主观上却是文思泉涌,因为写的都是亲身经历和所思所想,所以整个下来算是比较流畅.

录取名单还是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组委会明空哥转发的,然而当时关注明空哥居然不是因为梦工坊,而是因为一个发布实习消息的平台,想来也是有缘的。直到现在我都还能感受到当时惊喜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是狂喜,是那种可以喜极而泣的感动。

其实录取以后小博就辛苦建立了微信群。刚加的时候群里还只有前两批录取的同学,大家偶尔会冒冒泡,刷刷存在感,一起吐槽在传媒道路上的艰辛,也一起给组委会无私奉献的同志们打打气。那个时候感觉真的很纯粹,因为你说的什么大家都能有共鸣,在追逐传媒路上经历的辛酸和苦闷,大家都可以真心地回应,这不是随便在哪个团队里都能收获的回响。坦白说,我当时在群里还是属于蛮活跃的,一是性格使然,本就是活跃分子;二是兴致使然,跟这帮人投缘,能说到一块去;三也是为了和大家提前熟络起来,去北京不至于太孤苦,反而像是省亲。虽然后来群里人多到上百了以后,每天起来都显示未读“…”,但也会点开,在新人进群的时候暖暖场,让新人感受到我们的热情,聊天嘛,重要的是氛围。其实很多时候,刷存在感没什么好丢脸的,让大家认识你,记住你,这是更好地融入一个团队的要诀。

很虐心的是,预录取之后还要经过一次筛选,所以不到最后一刻是没法心安的。还记得那天我感冒了躺在床上,睁眼就看到群里在讨论最终确定邮件已经发出的消息,一直没敢在群里吭声,默默看着大家一个个报喜,脑补了各种可能和各种心理调整方案,悬着的心直到邮件抵达的那一刻才落定,那是一种比生病更甚的煎熬。但所得机会的宝贵却让我们倍感珍惜。我们穿过两万多的人海欢聚北京,为了相同的传媒梦而奋斗。虽然还未聚首,但已被你们深深感动:那些在群里和私下问候洁琼姐姐的,因为各种原因放弃而说再见的,第一次说要一起努力的,还有那么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们。

其实梦工坊还没有正式开幕,我们的团队合作就已经拉开了帷幕,也就是主题曲和祝福视频的创作。虽然当时在电影节实习,每天有很多翻译和文案的工作要做,但梦工坊的一切都是我任务栏上置顶的一项。每一个任务我都积极加入。就像是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一样,每一步都不想缺席,都想贡献一些什么,留下深深的烙印。虽然电子琴钢琴学了几年,但还没到能写词谱曲的境界;算是学过一阵民歌,想来可以投入到演唱。整个主题曲的创作过程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尤其是作词作曲的百舸,靓靓和钟媛),相信组里的每个人都看在眼里,一轮轮改词,一次次投票选风格。过程中不可避免有过争执和取舍,那种纠结和憋屈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懂也能体谅;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让我们有机会更了解彼此,也让最后的成品更加完善和饱满。知道自己的声音入选了以后,我不知道私下练习了多少次,从寝室练到公司,从白天唱到晚上。到最后,不管是室友还是同事,都能哼出旋律,甚至唱出词儿了,也是蛮拼的。不过最后在成品里找自己的声音的时候,还是会甜蜜地笑出声儿来,不停地回放。说到祝福视频其实是很遗憾的。当时为了光线好,特别挑了两三点的时候去拍,大太阳晒得我睁不开眼,还要故作优雅地一次次矫情,想着能让梦工坊收到自己的祝福,再作也无悔了。特别听话地按照博文的要求拍摄并且按时上交,然后满心欢喜地等视频。愣是最后视频里没看到自己的身影,后来博文告诉我,压根儿就没收到我的视频。所以这里再友情提醒一下,上交的任何材料都要记得确认一下对方是否有收到,这种遗憾是很无力的。

梦工坊开幕前一周,分组结果出来以后各个小组基本上就开始展开了对三大赛的讨论了,每天晚上头脑风暴,倒也是很温馨。因为之前在英国交换的时候在电视台做过自己的节目,课程中也有过类似的项目,所以受组员们信任而负责了我们组新节目研发这一赛事的准备。其实当时白天实习,晚上熬夜讨论,也是蛮辛苦;但每次都能在不同经历和背景的伙伴身上受到一些启发,也是很富足。所以我总说,传媒之所以消耗时间精力却始终吸引着这么多人,是因为它总能带给你成长和满足感。不管是讨论的时候从伙伴那里听到的闪光的点子,还是自己的策划被得到认可,就像是一起孕育一个婴孩一样幸福。感谢这个平台为我们筛选出这一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彼此心有灵犀,这样的合作,再愉悦不过了。

除此之外,我还参与了开幕式表演的征集报名,就像我之前说的,梦工坊的每一步我都不想缺席。当时入选了朗诵组以后便开始了每晚相约11点的线上朗诵磨合。现在想来也是极浪漫的。当时虽未见过本人,却已经被队友们富有磁性的声音和一定的朗诵功底所征服,到底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合作起来有一种畅快感。

【遇见梦工坊】: 归零,纯粹,挑战

7月19日,我提前抵达了帝都,秉持我一向的原则:要想更好地融入团队,早到是第一步。在这个被我们笑称为“百人网友见面大会”的地方,每来一个新人都是那么新奇,“哎,你是那个XXX嘛(微信名)?”好在我微信玩得勤,头像记得牢,纯属自来熟,其实也是一种功课。

22日开幕式那晚的演出还是挺让人眼前一亮的。朗诵组的我们五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我擅于煽情,博文偏重沧桑,宇航长在激昂,文月优于婉约,陈胜主控沉稳。整个画面还是和谐而又美好的。从导演到演员,都是梦六的学员,彼此尚不熟悉,却还是通力合作,发挥所长,把整个开幕式打造得像模像样的。

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有机会在梦工坊主持只是当时宝强哥在看完我们朗诵彩排后简单的一句:“会主持吗?”然后就很信任地把第一天的导师讲座交给了我和宇航。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哇,宝强哥,你也太信任我们了吧,都不用看一下我们以前的表现吗?继而想的就是,既然如此信任,那势必不能让宝强哥失望了,况且,作为在梦工坊的个人主持首秀,自然要拿得出手。由于是第一天的讲座,没有先例可以参照,只能自己摸索主持套路。那天晚上,凌晨时分,在室友们都睡了以后,一个人额外对胜春老师做了一系列的搜索了解,还记得最后正式主持的时候非常煽情地讲了一个关于大雨冲走车牌的故事,逗乐了不少观众,也在最后的反馈中得到了组委会的认可,想来还是很欣慰。

宝强哥每天都在强调,“导师们的讲座比三大赛还要重要”,对于这种启迪性指引,我很是认同。每一堂课的讲师都是来自传媒、经济、法学等不同领域的业界泰斗,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最有用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对家国的思考,对人性的解读和关怀。非常庆幸自己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笔记做得很认真,互动提问也很踊跃。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尤其对传媒充满了好奇,却总是苦于无人问询,而梦工坊的导师讲座无疑是最合适的平台。经验丰富的导师通常都能给我非常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回答,所以每一次被解答,都有种醍醐灌顶的通透感。看到最后厚厚的笔记和导师们的签名与寄语,也是满满的收获感。

说起演播厅特别节目的录制,我要特别感谢萌羊组长对我的信任,自发积极地为我争取主持的机会,真的很惊喜也很感动,当然也很庆幸最后自己在选拔中没有让你失望。录制的那一天,不管是进门时注视着“CCTV演播厅”这几个字,在化妆间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还是录制时自信地站在舞台的中央,我在心里默念:这一天终于来了,作为一名主持人站在CCTV的演播厅里。或许这只是一次青春的演练,甚至没有过一次彩排,但每个人的付出和优秀点亮了这个舞台。美女评论员,观察团,主持人,策划,导演,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员和观众,大家都是辛苦但却享受着。真的很感谢梦工坊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实战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真正地了解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流程,这么近距离地接触梦想。不敢说最终节目播出的效果会如何,但这种仿真性已经带给我窒息般的满足感。此外,抛开没时间准备和身体状况不佳等客观因素不说,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离一个专业主持人的差距,得体打断和掌控节奏的能力确实有待加强。

谈起最难忘的事,我首先想到的是新节目研发大赛。当时除了承蒙组委会错爱,又一次担纲主持以外,还和斯亮、贾神一起负责了我们组的讲演。这份策划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地汇聚了组内每一个小伙伴之力,大家或多或少都参与了其中,因为涉及到职业和感情,大家讨论的时候总是有吐不完的槽,气氛热烈难挡。但当评委指出我们想法是好的,但可行性存疑的时候,我突然觉得那是我的责任。是我把大家引到这个话题上来的,让大家都充满了期待,但却没有替大家考虑周全,造成了最后的失望。是伙伴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责任感,真的很沮丧,没有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卷。但确实,一起努力奋斗的时光,是开心而尽兴的;那可能是比结果更恒久的慰藉。更何况,评委的点评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指引和启示,失败比成功更能教会人许多,铭记更多。想想当时,上一秒还在看着朋友圈评论抹眼泪,下一秒就要面对着镜头自如地主持,那种百感交集的状态真的是说不出的复杂。但我很庆幸,四组的伙伴一直陪在我身边。

微电影,那不夸张地说,绝对是我们组创造的最值得骄傲的神话。一直挺喜欢表演,之前也小打小闹地拍过一些视频啊,微电影之类的。但在人才济济,美女如云的团队里,自告奋勇试镜,其实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毕竟大家都不熟,最后能入选女主,还是有些小激动,即便要梳马尾,穿运动鞋,走青春靓丽风,也是豁出去了(因为这完全不是我平时的着装风格)。整个拍摄真就是见缝插针,除了日程表上设置的一个上午以外,所有时间都靠午饭和晚饭点来挤。但大家的配合都是出奇的默契,各展所长,各司其职,效率神高啊!不管是凌晨三点在过道里录旁白,还是三小时睡眠后六点起床外拍,一切看起来辛苦甚至超越生理极限的项目我们都乐在其中。在这里不得不膜拜一下王导和易摄像的专业性,没有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经验以及熬夜剪片的敬业精神,我们不可能进行得那么顺利和有条不紊。当然还有各位编剧、制片,以及我们两个业余演员的全身心投入和配合,想来还是觉得很温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真心连我们自己都感动到了。虽然最终获得了团体铜奖,但却包揽了所有的单项奖。坦白说,在最后星光晚会上公布单项奖获得者名单的时候,虽然身为主持,但结果在搭档手中,所以我也是窒息聆听的一份子。当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都花落我们组的时候,说实话,我的心情除了替大家激动还有一份对自己的担忧,确实,大家都太优秀了,相信每个人都不敢想自己会不会拿奖。但当最后听到搭档说:“最佳女主角是我们的何洁琼!”的时候,我真的是激动地捂着嘴说不出话来,真心是要哭了!我现在明白电视上颁奖典礼,获奖的那些明星激动的表情真不是演的。想来也是感谢王导对我的严格要求,以及几乎没有的台词,整部戏大多是用神情来完成的,说实话当时也是难死我了,但确实是磨练实力啊。

最后一天讲座,宝强哥告诉我这一期要录制,所以又把主持的重任托付给了我。而当时我还肩负着星光晚会小组节目的编排任务。我的性格属于,宁可逼迫自己也不辜负别人对我的信任。所以即便是前一天晚上又排节目又写主持词忙到五点半睡,八点照样硬着头皮起来主持路彬彬老师的讲座。实质上是很神游的状态,却要强打精神对着镜头调整到兴奋状态,这真心是一种需要修炼的功力啊。虽然小伙伴们都说挺不错的,但我自己还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明明可以做得更好,有点儿愧对组委会的信任了。

星光晚会对我来说也算是个波折的故事。一开始就没参与主持人的选拔,因为考虑到应该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别的伙伴,而我于此,已经很幸运了。但直到最后一刻,导演组出于各种考虑还是找到我的时候,说实话,我还是有些欣喜的,但同时也是压力倍增。最后演出的那一天,由于中途小组表演时紧急换装,慌乱之中遗失了主持的礼服,好在斯亮把她的红色礼服换给了我才得以支撑下半场的主持,但当时穿着便装跳脚的焦急状态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好在客观上讲,不管是主持还是小组节目,都比较顺畅,组内伙伴们也跳得开心;但当一切接近尾声的时候,却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涌上心头。这十天很短,我们还来不及和每个人打个照面就已经到了挥手告别的时候,东亿园还没逛遍,食堂的早餐还没吃全;这十天又很长,除了每天十个小时左右的讲座,一部微电影,一份商业策划和一份新节目策划,我们还录制了两期演播厅特别节目和一场星光晚会。其实我很庆幸,不管是组委会还是梦工坊的伙伴们,都非常信任我,愿意把很多机会交给我;于我自己而言,想要的就去争取,获得的就努力把握,回头看也是精彩丰富得了无遗憾。所以如果你真的热爱某些事情,请让大家看到你的渴望,如果你真的合适,梦工坊的每一个人都会愿意帮助你圆梦。

【后梦工坊时代】:机缘,取舍,感恩

就像宝强哥说的,梦工坊这十天的结束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开始。我至今都认为我当时做的最明智的一个决定就是在北京多留一段日子参观学习,虽然因为要开学没办法进行长期而稳定的实习,但在北京多留的一个多月里,我的所见所闻和体验收获是大大超出我预期的。

首先是宝强哥交代的任务,负责联系8个智慧与美丽兼备的留京妹子去录制中国教育台的一档叫做《老师来啦》的节目。节目的嘉宾是梦工坊的导师,前教育部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老师。虽然要吐槽一下北京这个城市真心好大,去录个节目还要打着出租找地铁站,然后坐个n小时的地铁跨越半个北京城,但不仅能有录节目的体验,还能再一次听到自己非常喜欢的导师的讲课还是觉得物超所值。因为相关性高,从老师的经历分享中可以学到很多,一些长久存在的疑问得到了解答,也看到了很多关于努力方向性的东西。不管是和老师以及节目组编导珊姐这样的前辈沟通,还是和几位梦工坊姐妹的交流,都给我一种与智者对话的快感。珊姐总是会跟我们吐槽一个女编导的辛酸,但也会很仗义地说:想实习随时找我。也正是因为这一次节目录制,我得到了旭明老师许诺的三本书。

接下来,通过鲁约史大哥以及杨访马老师和涛哥的帮忙,又先后参观了《鲁豫有约》和《杨澜访谈录》的录制。鲁豫姐和杨澜姐毫无疑问是中国访谈类女主持的杰出代表。前者随和而颇有亲和力,后者优雅而气场强大国际范儿十足,都是我喜欢了很久的业界偶像。鲁豫姐在节目现场温和而自然,即便嘉宾钟丽缇带来了两个不太可控的女儿却还能很得体地掌控节目节奏,这是我特别需要学习的地方;杨澜姐在现实中也给人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女神感,一直优雅地忙碌着,让人不忍心去打扰,而对于用词和拍摄却始终斟酌再三,态度严谨,自我要求近乎严苛。这两档访谈类节目能走到今天也是凭借着各自不同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备受改革压力。不知道小辈要修炼多久才能到前辈的境界,唯有好好积累和学习。史大哥,说好的要一起为我量身定做一档节目,期待着将来的某一刻会有实力去实现;马老师,您那一个电话的真诚分享和解惑指引,让我获益匪浅,也始终铭记于心。

对于走进CCTV总台,只能用“情深而缘起”来形容。和CCTV新闻中心主任编辑王阳老师的渊源要从梦工坊讲座那天说起。说来也巧,您恰好坐在我的左后方;说来也是大胆,我很直接地向您讨要联系方式;说来也是意料之内,您果然委婉地拒绝了我。但这些都不重要,不经过些波折与尴尬,不留下点印象和好感,凭什么有超出他人的收获。同样还是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互动,课后主动跟进,终于在最后得到了一句:结束后找我。之后多次锲而不舍的跟进才换来了最终走进CCTV的契机。除了体育频道,少儿频道和行政办公室搬迁到了大裤衩以外,新闻中心等核心部门还是驻守在老台的。激动的是,除了和欧阳夏丹等知名主播交流之外,我们还登上了设备最齐全的CCTV中文国际的主播台,一种神圣和庄严感油然而生,看着各个机位、提词器,想象着录制时紧张的刺激感,那是一种血脉膨胀的鲜活感;王阳大哥还用即兴播报来考验我们,并邀请了一位知名记者跟我们分享他的一线故事,一切的交流都让我感受到新闻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敏感度,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上升空间,同时也再一次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说实话,老台里的各个部门都如同那天在梦工坊讲座视频里看到的一样,条件有些艰苦,计算机一台挨着一台,还得靠抢的,但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忙得井井有条,我确实有力地感受到了作为新闻人,强烈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感动,并且肃然起敬。

之后在朋友的带领下参观了光线传媒,感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氛围。光线的整个装潢给我一种很现代的梦工厂的感觉,色彩很明丽。墙上贴着柳岩等光线女主播的巨幅照片以及各大光线参与制作的热门电影的海报。年轻的实习生居多,氛围也要轻松得多。朋友所在的组是《中国娱乐报道》,刚好也是那天来吃饭的雷环姐主持的节目,很是有种亲切感受。

最受宠若惊的一次经历当属受邀主持奋斗大讲堂第二期暨中国海外置业投资高峰论坛和晚宴。本来只是担任分会场的主持,却只因为刘英男老师的一句:“她英文好,让她上”而走上了晚宴的大舞台。从早上六点起床挤地铁到晚上十一点收工,蹬着十多厘米的高跟鞋整整忙活了一整天,但荣幸感却丝毫未减。站在媒体人的圣殿梅地亚中心,以一个主持人的姿态,带给大家欢乐,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和喜爱,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后来搭档告诉我,这个舞台平日里是董卿和白岩松老师他们站的,顿时有一种膜拜的神圣感。活动结束以后,栏目组的很多前辈都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十分支持我在主持的道路上走下去,并建议我选择国际范儿主持这个定位,她们基于丰富经验和阅历给出的建议确实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我很清楚,不是你喜欢的事情你就一定合适;但既然有幸适合了,就一定要努力坚持,积极争取!也是通过这一次主持,我认识了一个毕业于伦敦政经的就职于联合国的法国人,并且很荣幸地拿到了他的推荐信,确实对我申请伦敦政经的双学位带来了帮助。所以说,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更多的人和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的半个月,主要是和梦工坊的伙伴们一起参与获奖新节目《玩转潮企》的筹备策划与实际拍摄。说实话,我们对节目的结局都没有太大的把握,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有CCTV的平台做支撑,即便是最终失败了,能体验整个做节目的流程,感受需要经历的挫折,也是一种直观的收获。从一开始学着做预算,写策划,开编前会;到去中关村置办设备,买google glass;再到去奋斗栏目组实习,参观《奋斗》和《商界传奇》的节目录制等等,所学到的社会经验和实际操作知识绝对远胜于几年的课堂教学,哪怕是单纯听组里前辈的吐槽也可以成为学习点。所以,真心很感谢栏目组里愿意跟我聊天并给予我莫大肯定和鼓励的前辈们,谢谢你们让我坚定了梦想,那是我现阶段最需要的力量。

在传媒以外,我还有那些属于友谊的日子:拍过写真的798和蓝调薰衣草园,游荡过的后海和南锣鼓巷,夜游过的天安门和长安街,还有蜗居过的外国领事大厦和定福庄。那些留京的日子,一个微信就三五成群,好到感觉永远都不会分开一样。总是习惯用照片来记录回忆,想起每一次聚会大家开怀的那一个个梗,如此纯粹而无忧无虑的聚会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重演;但庆幸的是,这个夏天,我们有过。虽然人数在一次次减少,但感情却在不断加深。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就像是乘火车。每一站都有不同的人上车,下车,陪你走过那么几站。有的聊得很投机,有的可能始终都没说过一句话。但终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终点站;我们,终要独自前行。特别庆幸在梦工坊这一站,遇见了太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留恋,但也知足。想来只能期待于保持联系,或是节假日的问候,或是无聊时的扯淡,亦或是最简单的朋友圈点个赞,大使都在默默地关注你们的生活,只希望在好久不见重逢的那一刻还能微笑着对上彼此的特点。希望你们不经意想起大使,或是洁琼姐姐的时候,会有暖心的微笑。

这个夏天,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都这样静静地发生了。也曾自问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出挑的外表,没有出众的专业素养,何德何能?王阳大哥告诉我,是你我有缘。除了荣幸和感恩,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今夏遇见梦工坊,情深而缘起。

梦六学生:何洁琼

2014/10/15

本站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s://www.cctvdreams.com/1934.html
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