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越:毕竟我是这么热爱人类学

年轻的她企图寻找到一条道路,能够为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作出自己微小的贡献。就这样,她在寻找的过程中和考古学、人类学相遇了。于是,她遇到了毕生的热爱。

放弃金融,想为文化做点事

父母将15岁的明越送去英国读书的时候,是抱着让她未来从事金融行业的期许的。年少不懂事的她,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去体验金融的课程,结果发现:她不喜欢,更没有办法想象自己坐在电脑前一辈子,处理冰冷的数据。 所以她和父母说,“金融这条路,我走不通。” 她父亲也很开明,便鼓励她自己去摸索自己喜欢的领域。

接下来的一年,明越开始学习IB课程(国际文凭),和很多国际学生一起上课。这让她发现一个人之所以有趣,不仅是因为知识丰富,更多的是因为他身后的文化,这才令他更有内涵和底蕴。明越慢慢体会到,不仅中国的文化独一无二,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有他独树一帜的地方。文化的魅力让我十分着迷,“想为文化做点事”的念头开始萌芽。她企图寻找到一条道路,能够为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作出自己微小的贡献。就这样,她在寻找的过程中和考古学、人类学相遇了。这两个专业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在很多大学里常常是一个专业),考古学是从物质上找到历史的印记,而社会人类学则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发现旁人的生活状态并记录。

高中时她在巴斯上学,巴斯是英国唯一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在那里有着众多的博物馆,出于丰富课余生活的目的,她曾前后在两家不同的博物馆当义工。不管是和参观的游客还是和馆长交流,她都乐此不疲,从未感觉到无聊。

为了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考古做一辈子,她决定趁暑假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亲身体验一番。碰巧在安徽省的物质文化中心碰到了一位热心的考古队队长,在她表明意图后,队长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在7天的时间里,她和考古队的人一起在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参与考古工作,尝试了不少东西。考古的条件确实很艰苦,要在外面呆很久才能休息。但考古的魅力就在于,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东西,那份狂喜可以支撑一个人走很长的时间。

这两次尝试加深了她对考古学、人类学的兴趣,愈发坚定了她学习考古学或人类学专业的决心。因此她在报考英国大学时,申请了4个“考古学与人类学”,1个“社会人类学”,并且5个申请都拿到了offer。鉴于人类学比考古学有更广的就业面,她自己也对人类学有更浓厚的兴趣,最终她选择了来到LSE学习社会人类学。

人类学:价值重塑的田野调查

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不同在于,人类学的一切都是通过田野调查得到的——一个人类学家选择一个地方,到那里安安静静地和当地居民相处一段时间。体验当地的生活,半年一年乃至更久,进而从一个当地人的视角,记录下当地的习俗,发掘背后的文化内核。

老师在讲解人类学理论时,常常会加入很多过往的田野调查的小例子,研究这些例子的过程,就是价值观坍塌、重新塑造的过程。

明越向我讲述道:曾经有一门课上,老师讲母子之间的牵绊,就以巴西某贫困地区举例:那里的母亲受经济条件所限,没有办法照顾所有孩子,便会舍弃看起来活不下来的孩子。研究表明,如果给这些舍弃的孩子多补充些营养,这些孩子就足以被救活。但母亲却不会花时间在这些孩子身上,而只会去照顾年纪更大存活率更高的孩子。这份母子间责任的撤离之快,令外界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十分残忍。但对当地人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原来,没有任何东西是一定或者应该存在的,就像妈妈对孩子的爱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更多的责任是被社会赋予的。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赡养——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人之间,为什么存在纯粹的爱与被爱的关系,这都是人类学领域探讨的问题。

在LSE偏向政治经济的大氛围影响下,课堂上对社会现象的讨论常常被引向了对社会经济、政治的思考。不同国家同学的看法会非常不一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明越也是极大的补充和促进。同学们对某个民族的偏见也是经常存在的,比如在聊到中国的时候,这种偏见尤其明显。在谈及嫁妆时,外国同学就非常不能理解这个习俗——“我真不能理解嫁妆这种东西为什么要存在,就是因为嫁妆这个东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才变得这么奇怪,这么敏感”。这时,大家的目光就会投向在场的中国人,而他们就会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亲身实践,让未来融入热爱

今年暑假,她和她的同学们就将亲身实践自己的田野调查项目。同学们的计划都非常有意思,比如:有的同学想研究清洁工在学校里工作是否平等地受到劳工法的保护,于是会选择和清洁工这批人呆在一起,看看他们在工作时都会聊什么样的话题,会因什么样的事情而烦恼等。还有的同学想到理发店观察理发师,因为有调查显示,理发师是世界上最开心的职业。对于田野调查,他们有着非常高的自主权,老师只会作一些方法上的指引,而不会有框框架架来限制他们的思路和行动。

明越很想去台湾开展田野调查。去年夏天,她在台湾呆了两周的时间,给她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个被人低估了、被历史亏欠了、被政治耽误了的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虽然各个城市的建设可能没有所谓国际都市的规模和先进,但台湾所有公民的素质和品行在她看来早已远远超过欧美的很多发达国家。他们的素质高在令人惊叹的自律、高在对自己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充分了解、高在待人处事走心——从洗手间的标示标牌上、垃圾的处理与倒垃圾的方式里、历史古迹和废弃旧址在现代旅游的用途和当地民众的方便中,等等等等。

在陆台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她认为在台湾反而可以找到一些可以突破的地方。而要想有所收获,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当地人去交流,以朋友的身份去观察。

 

谈及未来,明越坦诚她还没有一个长远具体的打算。但她知道的是,未来她不希望在专业上有太大的改变,毕竟她是这么热爱人类学。也许她会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继续尽自己的一份力,也许她会读博教书,身体力行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学——这是一个被严重低估了的小众专业。

她说,“其实只要大家来发掘,便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人类学最推崇的就是把很熟知的东西变得陌生——是人类学让我明白,世间很多道理与责任都不是水到渠成的,而是根源于社会交流。

 

编辑 | 陈楠 王佳珺

文案 | 彭思思

排版 | 沈尊 李晨曦

本站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s://www.cctvdreams.com/3520.html
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