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学生感想

星光落幕,人生几何。想来并非当真可以为了每一个短暂的梦全力以赴身体力行,匆忙遮掩梦境的方式,更像是逃离初心的行径。我们可以为之砥砺前行放手一搏的,是初衷是故梦。积攒更丰厚的储备,做好更艰苦的准备,攀登到更高的地方,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始终带着最初时的梦想,始终怀着最坚定的信仰。

第一篇:

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开幕式总导演吕如能手记WechatIMG9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电视电影研究生毕业

第七届中国传媒梦工坊第一组组长

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开幕式总导演

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浙江区负责人2016年11月10日,我终于把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开幕式剪辑版完成,将于近期发布,感谢导播老师和摄像老师,你们现场的随机应变,真的为剪辑版的成功产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并没有太多富余时间彩排机位;但老师专业的态度和技术,让剪辑版有了和现场一样的效果。

看着屏幕上一帧一帧闪过的画面,像是回忆被一点一点掀开,一时间真是感慨万千。作为第八届梦工坊开幕式总导演,我想说点什么、记录点什么;我想感谢一些人、追忆一些事;我想念那个夏天,想念那个共同流过泪、洒过汗,一起哭过笑过的京城盛夏,更想念那些同甘共苦日子里的每一张面孔与笑颜。在开幕式剪辑版即将发出之际,我想谨以此文,说点心里话。

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开幕式圆满举行。我打心底感到欣喜和自豪,而作为总导演,自然会成为风头最盛的那个。但我知道,没有你们,我什么也不是;没有你们,这场开幕式不会如此夺人眼球;没有你们,没有团结如拧成一股绳的大家,更不会收获到这么多由衷的赞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合作。

13

7月7号,我从伦敦飞到北京,一落地便开始了开幕式的筹备工作。

我自知这是一台充满挑战的晚会:首先,除了当时在我身边的春勤和漫沙,几乎所有的导演组成员和演员都还散落在世界各地,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只能在晚会开始前两天左右的时间到达北京;其次,除主持人外所有的演员都并非专业人士,都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因此我面临着的最大挑战就是——让非专业演员在短短两天彩排时间内顺利完成各自的表演,保证节目的高质量。

除此之外,不是专门用来举办晚会的演播厅,背后的两块LED屏悬在空中并不落地,且一块大一块小,前后还有些许错开,那么这两块有点“奇怪”的LED屏幕该怎么才能完美地利用起来?这成为另一个棘手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而至于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操办这场晚会,这时候的我反而已经没有更多的心思去考虑了。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虽然困难重重,但越是充满挑战,越能激起我的斗志。我觉得在挑战中把事情办好,才更能显出能力与水平。我很讨厌的一种状态是事后说因为什么什么才让事情没有办好。因为除非不可抗拒的,否则所有都是借口。而我们应该做的,是没有任何借口地把一件事情完成好。

斗志一来,说干就干!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跟各个导演组开会,共同商量节目构思、节目创新和节目人选。导演组是一群脑洞大开的人,不断地碰撞出新的想法、产生新的点子,这让以“8”为主线的创意很快就得到了丰富,晚会也有了基本的框架——我们想让开幕式深深打上“梦八”的烙印。主线确定好之后,所有节目都围绕着“8”这个数字展开。对于“8”,我们从谐音想起,进而又联想到了“不倒翁”、“领结”、“望远镜”、“车轮”等众多与“8”有关的意象——“8”的意义一直在不停地充实与完善着。但同时如何用节目表现出这些意义,又成了一个伤脑筋的问题。作为一群学生,我们没有条件去新创一首高质量的专业歌曲,也没有时间去完成一个从零开始的节目,更不可能开发出多厉害的节目,利用多高端的技术,要求演员有多精深的演出技巧。因此操办这场开幕式,我一早就认清了一个事实:晚会必须是在现有的条件上去突破、整合和创新,如果想同春晚一样让所有节目都是崭新的,那绝不可能也绝不现实,最后只能是四不像。所以我们只有以最通俗的才艺为基础,比如舞蹈、乐器演奏、歌唱、朗诵等等,通过创新整合,发展成一个个能让观众觉得新鲜有意思的节目。

我想,一台让受众有哭有笑有共鸣的晚会才会好看;其实只要让观众喜欢这台晚会中的某一个节目,而其它节目也都还不错,那么在观众的评价体系里,这台晚会就是一台好的晚会。梦八开幕式的受众主体是梦工坊前几届的学生、新的第八届学生以及各位导师,所以开幕式便要在节目质量好的前提下包括“回忆”、“激励”、“自豪感”、“创意”、“节奏不拖沓”等几大要素。经过王阳老师的点拨,我们确立了“全球合唱《诉梦》”、“梦想的赢家”等几大节目创意;之后又在导演组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下,确立了“颁奖典礼”、通过歌曲改编创造新曲、“中西合璧”等几个创新思路。

节目基本确定好之后,我们便开始招贤纳士。梦八的学生们都非常积极,作为大家在梦工坊上的首次亮相,都给予了开幕式鼎力支持,在世界各地准备着各自的节目。与此同时,北京导演组的成员们则每天窝在演播厅附近的七天酒店里,改方案,解决问题,打电话检查演员们的练习情况,督促大家练习。因为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几乎每天演员们都会接到导演组打过去的电话:“这段唱给我听一下”、“这里再读给我听一下”、“这样不行,还要加强,明天我再给你打电话”、“听着好感动,继续保持”……这样的话语每天都萦绕在酒店房间的上空,此起彼伏,有力而动人。

12

在北京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离开幕式越来越近,导演组也逐渐到齐。宝强哥,春勤和漫沙一直都在,宋子豪来了,李程鹏来了,吕曙光来了……大家白天在宾馆里改方案、调整节目、审查节目,晚饭便会去大悦城“搓一顿”算是给自己的犒劳。吃好饭回来,乌泱泱一群人,有说有笑。然后晚上又开始紧锣密鼓继续干活,每天过得紧张而快乐。

在这里,我想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我真诚地感谢着为开幕式付出的每一位导演组成员、每一位演员、每一位支撑、陪伴、和鼓励着我的人。

感谢宝强哥,咱们的总制片人,感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感谢你的信任。你在大方向上的指引和判断是开幕式成功的保障;春勤一如既往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没有你,我做不成那么些事情;漫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从不说一个“不”字,凌晨三四点在医院中仍然改着开幕式的主持稿,身体再不适,都会强撑着圆满完成任务。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怎么写来表达对你们俩的感谢,能写的太多太多,反而让我不知该如何下笔。但我知道,无需多言语,你们都懂得。还有王婷,从开幕式结缘,排练出了高质量的舞蹈,到现在在伦敦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大家在一起时总是欢声笑语不断;梁潇朦,永远记得你跑掉的唱歌和自信的笑容,哈哈!不过真的非常踏实,在资金极度有限的情况下,自掏腰包并用自身的号召力,出色地完成了演员服装化妆的事宜,这也是我最不懂也最没把握的一块,还好有潇朦。

感谢视频组导演许莹,一个太聪明的女同学,颁奖仪式的短片,现学AE,之后制作出让人惊艳的片子,配上央视老师的配音,大气恢弘令人感动,成为开幕式的一个亮点。而另一边,由于开幕式使用的大屏幕没有冻屏的功能,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找到一个办法,每个节目间的切换都可以看到电脑的桌面,这在我看来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播出事故;并且一大一小的两个屏幕并没有一个输入口,也就是说不能用一个键控制两个屏幕,这成为了导演组要攻克的关于屏幕的最大难题。是许莹想到了办法——把所有视频图片都做成一个ppt进行播放。但因为播放ppt的时候会有鼠标出现,左下方也会出现菜单栏,如果把这呈现在偌大的屏幕上,就会让观众觉得是在播放ppt,影响节目的效果。许莹却不气馁,也不妥协,一遍遍地尝试,最后终于找到了完美的播放方式,让大屏幕看起来专业而美观。不仅如此,开幕式的大屏幕在进入演播厅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连老师们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许莹自己钻研,将问题一一解决。大小屏幕的播放需要同步,她就反复练习两只手的手速,力求两块屏幕播放一致。可以说,大屏幕是开幕式成败的关键,许莹和马骏豪同学顶着巨大压力完成了任务,为开幕式得以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说到马骏豪,小名Kiwi,纤细的身躯里有着巨大的能量,会跳舞,能写文案。最关键的是做事靠谱,审美一流,语言组织能力强,事情思路表达清晰,布置下去的所有任务都能极好地完成,并且与我有着高度的默契感,所选出来的舞美视频,都是我脑海中想要的片子,一拍即合,不愧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办事能力、思维方式都无可挑剔。

子豪弟弟别看是96年的,但是办起事情来一丝不苟,有魄力,有判断力,做事十分严谨。有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感动。比如给他布置一个任务,他是会完成那个任务接下来所有任务的人。我没想到的,他早就想到了;我想到了的,他已经在做了。开幕式那几天,每天我这里的事情数不胜数,要是没有他我相信开幕式不会如此顺利。作为执行导演,他熟悉每个环节并一直在替我解决着问题——问题来了从不问我该怎么处理,而是告诉我解决办法,让我选择;或者能自己决定的,早就已解决好。我问他,你咋这么好?他说,你那边那么忙,我能不打扰你就不打扰你。听到这句话,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欣慰,他理解我也懂我。

李程鹏,从梦七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他的文字,他的文字让我感觉有种美妙中透着男人般的干练,朗朗上口,让我很欣赏。于是梦八开幕式的总撰稿就落到了他头上,负责起所有主持人的串词。一到北京后,他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创作,和漫沙、柏安一起一遍遍修改、一遍遍推翻、一遍遍重写。主持词肩负着清晰开幕式主线的重任,很难也很需要创意。在我一遍遍的督促下,程鹏也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我最佩服他的是开幕式话筒的递送,没有任何差错,即使现场出现了特殊状况他也能应对自如。

还有曾俊豪,录制配音时的那股认真劲儿真的让我感动和感谢。为了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俊豪自己掏钱去了录音棚,录制了一个晚上;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发过来十几个版本,给了我足够的素材来挑选出最好的配音。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因素,最后还是没能用上。有时候会觉得挺对不起俊豪,但现实就这么残酷,我们唯有让自己更好;我也还记得陆艳,为了录制《平凡夜空》这首新曲,求了多少人,弹破了手指,只为舞台上4分钟的绽放;张佩琦每天被我督促着练习小提琴,从原先刺耳的“噪音”到后来还算美妙的乐曲,这里面倾注了多少心血;因此,我真的真的很感激所有演员的无私奉献。正是你们与导演组的共同付出与努力,才让我们能够一起把“千奇百怪”的想法做成“绚丽多姿”的现实。

进入演播厅的排练只有两天,这就意味着联排只有两次,和灯光老师音响老师沟通也只有两次,和摄像老手导播老师沟通只有一次。那两天,我每天在演播厅从早上9点待到晚上9点,和演员们一遍遍练走位、排节目,珍惜着每一次联排。每天晚上都感觉到筋疲力竭,走在回房间的路上甚至觉得全身的力气都已被掏空;因为压力大,晚上还会做噩梦,梦到大屏幕突然没用了,梦到音响坏了,梦到演员不见了……在开幕式的前一天,我有点失眠,我有很多担心,我怕电脑突然崩掉,我怕灯光突然坏掉,我怕演员听不到伴奏返送……因为这些情况都在彩排的时候出现过,我怕开幕式现场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怕大家所有的努力会白费……我虽然做了预案,但我希望一个都不要用上;我只能默默祈祷,祈祷一切顺利。

开幕式终于来到。这场晚会其实相当于直播,从头录到尾,中间不会停。我提着心,攥着拳头,看着整场录制,通过对讲机和各部门沟通着各项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除了中间有个音乐没能及时放出的小bug以外,我基本上是欣赏完了整场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的时候,主持人让我上去说点什么,我竟然一下子懵了。开幕式有太多故事,而我又有太多话想说。千言万语,说出来的却只有一句“感谢”。

感谢为开幕式付出过的各位,梦工坊第一次在演播厅录制的开幕式很圆满,因为有你们。

最后的最后,我也想在开幕式剪辑版即将发出之际,向所有为开幕式献出过力量的朋友们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你能写一写关于你与开幕式的故事,让我们在文字中一同回忆那个夏天,那个共同流过泪、洒过汗,一起哭过笑过的京城盛夏,那些同甘共苦日子里的每一张面孔与笑颜。我热切地期待着在剪辑版推出之时,也能收获到你们的,我们的,属于开幕式的,更多故事。

第二篇:

马俊豪:如风飞掠,永恒回望——致梦工坊和最爱的你们

作者简介

马骏豪

用心生活,用心追求所爱,想永远活在阳光下,也想成为别人的光源。

暨南大学2014级汉语言文学(编辑与出版)专业本科生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

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第七组学员

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开幕式舞美总监

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星光晚会总导演

离开北京的那一天,我独自站在车站的人潮中,望见来往匆忙的行旅生命,霎时间觉得命运对自己如此宽厚。幸运使然,让我在最需要方向的十字路口遇见梦工坊;缘分使然,让我在生命长河的上游就与这群伙伴相识前行。“非经历无法懂得”这句话说得太对,唯有真正成为坊间人之后,才好给梦工坊作出最准确的注。

十天光景如风飞掠,只能站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回望,永恒地去重温梦工坊教会我的事情。

一 情怀与梦想

“情怀能不能当饭吃”这个命题在上了大学之后变得无比纠结,疲惫于学习、学生工作、社会工作、自我建设的大学生,很多时刻都会对自己的忙碌产生怀疑。自我价值在违背本心的举动中摇摇欲坠,甚至社会价值在利益追逐的目的偏离中艰难定义。

于我而言,梦工坊的二十几位导师给了我一个异常坚定的答案:无论社会如何浮躁变迁,依然有人可以在沸反盈天和亭亭净植中随意切换,依然有人既可以占领情怀的高地又获得世俗的成功。他们荣耀加身,却依然低调温和;他们在自我领域已成权威,却依然谦逊好学。或许时间长久之后,那些导师教授过的理论在记忆里如烟散去,但某一句醍醐灌顶之言我们一定会一直铭记住。他们身上带来的气场与性格、品质与情感,已经慢慢潜入我们的意识里,成为启迪一生的力量。

从梦工坊面试时起,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国际意识,就像梦工坊名称的前缀从“传媒”变为“中国”一样。这里所要寻找的是中国青年偶像,情怀所系是国运兴衰与新一代成长,最终的期盼是让在这里起飞的孩子们既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又能真正回馈到社会中去。现在或未来,“中国”二字不变,“梦”字仍在,坊间草木必然蓬勃生长,坊间人事必然日新月异。就像王阳、韩秀云、石述思等很多导师都曾坚定地表示,中国一定会强大,必然可以复兴,但是我们一定要有所凭据地、懂得克制地、有尊严地、优雅地强大起来。

居竹而食肉,个人与集体并长,所有的希冀都将在坚定而有序的追求之下实现。这是我们所共求的未来。

二 想做最好的自己

喝下一碗鸡汤只要一刻,可是一碗鸡汤只能饱腹一天。梦工坊打造十个各不相同的一天,用情怀和存在、品质与情感将梦想具化,塞给一群敢想敢做的年轻人,让他们知道未来大有可为,理想并不虚幻。于我而言,这十天就像一本续作的《十日谈》,日日不同,事事惊喜。让时间的罅隙都充满价值,也让我在不断地自问和实践中逐渐把信心的壁垒搭建得更牢固。

四个多月前,怀揣着积攒了一年多的憧憬投出报名表。接到笔试题目时,心怀热血地写下万字感想用以陈情。坐了三个小时车从珠海奔至广州参加面试,见到了一直敬仰的宝强哥和无比优秀的众学长学姐,还有一群同样有梦的前行者。大家质地殊异又心向一处,谈及为梦想坚定奔忙的过往时,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回程的路上,天色将晚,昏昏欲睡,不知是醒着还是在梦中的某一刻,一下觉得自己抓到了梦神的衣角,跟随她还能走很远很远的路。

三 相遇北京,相知在天涯

宝强哥曾无数次提起过一个词——活法。原来觉得活法是一条路,现在看看,更多认为是一种态度和气质。在梦工坊的短短十天里,我和来自天涯海角的伙伴儿们相遇、融合、升华,体会各自的经历,理解彼此的心声,是以懂得不同的“活法”,然后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更好地走下去。

最初遇见,是我最坚实的依靠——开幕式团队。大家并肩作战,各尽其能,在一个小小的酒店里,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梦工坊历史上的一个大突破。能导运筹帷幄,敏感的判断力和大局意识给所有伙伴打了一针强心剂;春勤哥和子豪如同两座大山,担负起了大部分琐碎的细节协调任务;程鹏和漫沙,以笔为剑戟,展示了中文人的积淀与实力;许莹,让所有想法动起来的魔法师,陪我坐在狭窄的导播间顶住最大的压力,一场又一场……所有主创齐聚北京的那天晚上,我们在酒店楼下吃了第一顿团圆饭。记得在返回酒店的楼梯间里,宝强哥说 “这才是年轻时候该有的奋斗样子”,一瞬间极其感动,有一种想要时间凝固的冲动。这里的每一个人既有情有义,又认真高效,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可以找到最好的节奏。所以,真的很想永远抓住那样的状态,和这么多志同道合、敢想敢做的人并肩走下去。

最爱的,是我的第七组。我记得芳草的夜宵,记得他带我们开会时的认真,记得他买给我们的咖啡、端给我们的热水,记得他因为疲倦栽倒在椅子上瞌睡的模样,记得离别之前和他的拥抱,记得爱我们的每一个点滴。我记得其他16名小组成员一起奋战的身影,记得创业团队站在讲台上的从容风采,记得深夜出逃拍摄微电影时的城市灯火,记得我们头上戴好的小草小花,记得星光晚会上的歌舞盛装,记得最后一晚围坐一团的秘密夜话,记得你们对我的安慰和挂念,记得离别时眼里的泪光。

可能再也不会遇见像你们这么好的人了。梦工坊的每一个伙伴儿,大家相遇在北京,短暂聚合后又散落天涯。我与你,未必时时相连,但只要知道,在世界的很多角落,有一群陪我奋斗的人,他们分享我的喜悦,收容我的泪水,足矣。

我们的情感会超越岁月边疆,这是一辈子紧紧握住的宝贝。

无限惊喜的梦工坊,伴我起飞的梦工坊,我爱的梦工坊,我们的缘分刚刚开始呢,你要越来越好,我也会努力变得更好。很多个日升月往之后,祝愿彼此都能用实力让情怀落地,梦想可共逐。

第三篇:

李漫沙:十日倾城梦,能饮一杯无?

l

作者为第七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学生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

呐,让我为你酿一壶桂花醪酒吧。

我的故事不长,酒酿好,故事也该讲完了。

6月30号,刚刚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抵京。一个人拖着大大的行李箱、背着比自己还大一号的背包、提着笨重的行李袋,从机场穿行在京城宽宽窄窄的街道寻找住处。在地铁站没有电梯的每一次上下,都得来回两趟才能把所有行李拿完。中午抵达北京,直到晚上才终于安顿下来。我站在31楼的落地窗前看着下面这座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城市。这里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和与生俱来的冷。这里,是北京。

和朋友合租在十里河,每天坐地铁转呼家楼到青年路,再走路到朝阳路奋斗传媒的办公室,路上得耽搁近两个小时。

我是最早到北京开始忙梦八的了。到的时候在北京的只有胡锐。于是我们在办公室开着咸咸淡淡的玩笑,笑呵呵地发着共同的小牢骚,然后,一同忙碌。而她不来办公室的日子,我就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整个房间空旷得只能听见啪嗒啪嗒敲击键盘的指叩声,一下一下接连不断,像暴雨后水流如注的檐角。

这期间的种种辛酸与苦乐,只有自知。

有天和花椒直播开会谈合作,回到住处已是夜里12点半,楼下早已锁门。房东大哥哥下楼接我,我礼貌地对他笑着道歉。他开门,我们一起侧身小心翼翼地进去,怕惊扰了别人的恬梦。他拍拍我的头说,阳台上聊聊?

阳台上有一个小茶几和几个木凳。他坐在我对面,抽烟。

烟雾缭绕中,他和我聊北京,聊在这里一路走来的种种艰难。记得他说“北京这座城市就是这样,繁华、忙碌、冷。但同样也充满着机遇、希望和梦。我去过很多很多城市,但最终仍选择回到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魔力,让你在怨它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深爱它。”

他一根一根地抽着烟,眼睛在黑暗中闪耀着,像是指间明明灭灭的火星,升腾起那些表面潇洒的背后所隐藏着的深沉与厚度。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而每每再回想当时,记忆里最深刻的,是吞云吐雾中,他俯瞰着楼下的万顷车流,很慢很慢地对我说。“小丫头,如果哪天你在北京觉得难过了,那一定是因为你忘了,你本来就微不足道。”

谈话间我的余光里,是茶几上的烟灰缸盛满了一截一截短短的白灰色烟蒂,像是一个个吐露在唇边的叹息,又像是过来人遥遥投注来的一瞬目光。似乎如他在一条苍茫大河上划着小筏,而你在对岸,欲渡不得。于是他横着竹竿,向你伸来。只是可惜,你永远够不着,永远隔了一截短短的白灰色烟蒂,叫做经历。

这是北京,也是梦工坊教给我的第一堂课。

自知。

前期的筹备工作多而杂。从各项文案到物料采购,从学生信息到对接管理,从会场联络到商谈合作,从导师安排到大赛设置,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从晨起忙到夜深。

有天因为一点小事和宝强哥吵了起来。

宝强哥当时发火骂我,我硬生生被憋得哑口无言。不是无力回驳,而是委屈。于是没有再说话。宝强哥也看出了我的不对劲,他说“漫沙你有事就说,别这样。”我承认我还不够成熟,当时没忍住唰一下眼泪就下来了。宝强哥看到我掉眼泪了,拿出手机开始拍照和录像,一边拍一边说,“有争执和眼泪才是梦工坊”、“付出越多委屈才越大嘛”。

后来宝强哥给我道歉,说自己这样说确实不对。

第二天一早我也给宝强哥发了一条信息认错。不仅是为了事情本身,更是因为表达的方式。当众流泪本身,就实在太孩子气。

我说,“为了更好的成长。昨天因为一点小事觉得委屈,特别怂地掉了眼泪。后来想想还是自己太不成熟了。说得好听是真性情,说得不好听就是孩子气。我们所做的一切,不管是争执,还是委屈,都是为了梦工坊,为了这个我们同样深爱的组织去拼去闯,即使头破血流艰难万分,仍然心甘情愿义无反顾。昨晚深夜你发来道歉说心里不好受,我想,其实道歉是相互的,我太片面太较真,大魔王对不起!所以我当时回复你:‘我们打造这梦工坊,梦工坊反过来也塑造着我们。其实我们是和梦工坊一同成长着,见证着彼此的悲喜哀乐,不断修正和完善,不断打磨和创造。这条路,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初心不忘,奋力前行。”

这是北京,是梦工坊教给我的第二堂课。

将委屈作酒,皆付笑谈。哭过之后,继续前行。且,愈发坚定。

7月7号。

北京前期筹备工作如火如荼。白天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一切如常。

晚上,宝强哥让一起去大悦城吃饭,迎接从英国赶来的能导和春勤。

当时还并未察觉出这顿饭有何意义,后来回顾时我才意识到,从那天开始,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帮拥有喜悦时想第一时间告诉、面临困境时能全力以赴帮助的“患难之交”。而我短暂的“北漂”生活,也因为他们的到来而生动有趣、熠熠生辉起来。

能导和春勤哥是首先加入到“梦工坊前期筹备”的“北漂生活”中来的;我也随之进入了开幕式的导演组。能导是总导演,我和春勤哥、婷婷是分管节目导演。我负责的是所有的语言类节目,包括了两个朗诵、嘉宾演讲、学生分享的排练和审核,以及帮助开幕式主持词的撰写。

子豪两天后也到达了北京。从他们抵京到开幕式落幕,我们四个每天都黏在一起,同吃同住同睡同干活,结下了惺惺相惜的深厚革命情谊,还结成了一个组合,叫“紫禁城F4”。

我们从早上醒来就开始工作,审节目、剪片子、写文案。由于当时表演节目的学生都还没到,所以只能用微信语音的方式一遍一遍地审。

我主审的朗诵节目《传媒的未来》,稿子一改再改,每天无数次地听着他们的朗诵,然后告诉他们所希望的感情是怎样,想要呈现出来的效果又是如何;《给保老的一封信》,由于是四个人的朗诵,又都不在同一地,练习就只能在线上。最初特别容易合不上,我在这边着急得不行,和大家一起一点点地抠字、抠段落、抠感情、合音乐、练配合,感觉自己像个老奶奶,操碎着心,但同时也温暖而满足。

有天夜里本来想继续修改主持词,但从下午开始就胃疼得不行,感觉到身体不太好了。晚上开完会回去,已经话都说不出了,止痛药又忘了带来,脸卡白疼得狂掐自己。实在忍不住了,怕再这样下去会疼死,还是去挂了急诊。果然,胃溃疡加腹膜炎。一个人在寥寥几人的急诊室输了液稍微好了些,看到程鹏把新版的主持稿发来,于是在医院又开始用手机修改稿子。因为知道大家都那么辛苦与不易,所以不敢倒下,不敢懈怠。

另一天凌晨写完了致第八届梦工坊全体报名学生的一封信——《献给所有在丛生荆棘中仍坚定不移、放声歌唱的逐梦人》。

我其实一直都很想谢谢天涯各地所有报名的梦工坊的孩子。

谢谢你们一直都在,谢谢你们让我这一路,走得坚定不移且义无反顾。

感激你们一路相随,感激你们因优秀,铸就了梦工坊;感激梦工坊在你们的优秀中,更加熠熠生辉。

珍惜你们始终相伴,珍惜你我在成长中所经受的磨砺与喜忧;珍惜因磨砺而使我们都以惊人的速度地成长起来。

在结尾,我写道——

“愿你我,终将凯旋。”

终于,近20天的筹备,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开幕式,圆满结束。悬着的一颗心,也稍微放下了。

其实我是一个泪点很奇怪的人。开幕式的时候竟又红了眼眶。

是因为看到屏幕上出现的“梦工坊”的logo,那个白底红字书写的“M”和下面黑色的“中国传媒梦工坊”几个字。我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logo是那么简单,似乎本应如此,没有多少设计。但我懂得,即使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logo背后,都蕴含着多少心血——我看过字体不一、风格各异的各种版本;我听佩佩在无数个深夜给我打来电话问应该怎么调logo、修海报、改文案——我和佩佩总是在凌晨1、2点,我完成学习和工作,她下班回到家做完事情之后才有时间交流。我们总是一起搭档合作,我写文案,佩佩作图,无论是倒计时海报、悬念海报,还是宣传展板、推广页面,都是我们在每一个深夜,无数次修改、商量、推翻、再修改之后的结果。所以当logo出现在屏幕上时,记忆中那些威海的深夜,那些在楼梯口打电话时从窗洞倾下的一瓦月光,那些凛冽急促的阵阵寒风,那些我们隔着悠长距离与浩大空间的相互依偎,那些每一次的坚守,每一次的驻足,历历在目、清晰如昨,像是顺着光细数掌心繁密的纹路,每一褶都是故事,而每个故事背后,又都是万千波澜壮阔。

红了眼眶是因为我知道,这些不易与付出的努力,更知道,做自己以及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多么艰难而幸福。恣意生长,奋力拔节,我们都在一寸一寸,离阳光更近。

8月4号,梦八即将走到最后。

星光晚会上,我忍不住再次掉了眼泪。忽然发现自己其实是个蛮感性的人。

一方面是不舍。是因为一起经历、同甘共苦过后又将散落各地、天各一方的惜别;

另一方面则是懂得。是这一年为梦工坊无怨无悔付出的每一个深夜,是无数次前往北京的路途,是一路走来每一步的辛酸与甜苦,是电脑里梦工坊所占据的近30G的内存,是以梦工坊为名的七个文件夹(梦八启动、书籍编写、微信运营、文案撰写、新节目研发、英国行策划、创业项目)以及里面层层叠叠包含着的大小文件,是激烈的争吵、是无声的陪伴、是委屈的眼泪、是温暖的心安,是付出,是心血,是收获,是成长。

对梦八的孩子而言是十天,而对我们而言却是一年,五年,八年……

唯经历,方可懂得。

梦工坊是我们共同深爱的一个地方,我可以不计回报地为它去拼去努力,去通宵去打磨。成长本就不是易事,无论是梦工坊还是自身。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有无限的可能和试错的勇气。梦工坊才8岁,而我今年也才20,未来还很长,我们将一起一步步走得更稳。

我想,一件事的意义在于行为本身;在于有始有终,同样又绵延无尽。

8月8号。我在微信中写下:

“在北京的第39天。为梦八筹备的第248天。在梦工坊的第408天。

送你们一个个地离开。王阳爸爸说,年纪越大,眼窝越浅,心肠越软。

无论经历过多少次这样送别的场景,我仍然忍不住难过。上午送能导和春勤哥回伦敦,他说,漫沙你个傻姑娘,我们紫禁城F4永远不变啊,我们会一直护着你。我回答,哎呀那我作为F4里唯一的女生,是不是应该受宠若惊啊?说话时还是笑着的,说完眼泪就掉下来了。

也只有经历,才知这背后的不易与万钧之力。

最后的最后,终于轮到了自己离开。

想说的话太多。

这一路,太多眼泪太多心酸太多委屈。同样也太多感动太多珍惜太多知足。

这39天,我以最快的速度成长着。

北京,再会。

谢谢这个盛夏,有你。

谢谢那些深夜里的陪伴,流泪时的肩膀,疲惫时的依靠,欣悦时的微笑。

谢谢你们,陪我见证着每一个凌晨四点的北京。谢谢你们,在我最难过时给我勇气与力量。谢谢你们,告诉我,漫沙不哭,要坚强。

谢谢你们予我,一场好梦。

我会想念。远方的你,一切安好。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而我们,定会再见。”

从梦七到梦八,越长大,外部的铠甲越坚硬,内心反而越柔和。

记得戴卓姐在她的文章中有句话曾让我禁不住一下动容,她说——

“我知道这世间仍有很多温柔的力量,在一点点支撑和陪伴着我,走过漆黑的弄堂。”

那么,愿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你的力量,每每想到,便充满温柔与勇气。

这是北京,是梦工坊教给我的第三堂课。

我的故事讲完了。

你看,清水入缸,蒸米上笼,酒中落蜜,桂花辅之。

于是酒酿乃成。

薄酒已备,风急天寒,愿你我有故事下酒,漫漫长路纵情放旷,让每一步,都走得坚定如故,温柔如初。

梦七 漫沙   2016、9、5夜于威海

第四篇: 

法国玻城大学朱奕璇:十日一梦,一梦经年

zhuyixuan

双十年华,北冥行舟    不以物喜,不以己忧

专攻于数,琴书消愁    寄情山水,难舍珍馐

宁静致远,此生何求    璞玉成璧,初心未休

得明敏深邃之师劝诫    携志同道合之友同行

无悔矣!

大梦谁先觉醒,平生我自知

“自幼听闻,腹有诗书气自华,踏遍沧海万里沙。曾言人生无再少,谁晓真知入华发。如今实感,默默风华尘中扬,翩翩只影流年望。凝眸笑谈白驹逝,回首年少几轻狂。书读的繁杂,事经的冗杂,人愈发浮躁,吾心所向的远方,既无人引导,亦无人同行,我站在原地,静待前行。”

这是我报名梦工坊时所写下的话,现在看来不免感概。梦工坊就像我人生中的一扇旋转门,无数扇门在眼前迅速开启又关闭,无数个人在门前徘徊走近或远离。偏偏那一刻,我想要走进去;偏偏那一瞬,你为我打开门。

约是三四月的初春,我到巴黎的中国驻法大使馆开会。如同往常一样,会议结束后,我们几个外省的学联主席一起去塞纳河游船。酒足饭饱后沿岸遛弯,从亚历山大三世桥行至米拉波桥,话题也从风云变化家国天下,转到人生百态不负今朝。一位同仁前辈可能是觉得我思想独特讲话有趣,便给我推荐梦工坊,说来很是适合我。与梦工坊的结缘,由此而始。

而后发生的一切,都好似理所当然,想来却又不可思议。二十多年间我也曾数次到北京,拜访亲朋好友,参观风景名胜,品尝特产美食,但北京于我而言,不过是历史更为丰富的纽约、治安更加稳定的巴黎、文化更为浓厚的伦敦。我喜欢这座城市,不过是因为华夏历史悠远,它为之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是因为世界文明发展,它已是亚洲璀璨耀眼的名城。

梦工坊的这十天里,我心目中的北京被重新赋予了定义——我热爱这座城市,因为这里有着一群我热爱的人。遇到这样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找回最初那颗属于灵魂深埋的心。洋洋洒洒书写诗酒年华,浩浩荡荡扫平京城烤鸭。从此留在记忆里琥珀色的仲夏,梦工坊成了我在北京的家。

如果说梦工坊是一场梦,那么我想这是一场连梦里我都会笑醒的梦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于我而言,梦工坊许是此梦,忽而觉醒,此心明镜。

轻狂自年少 煮酒论英雄

“当山涧流过溪水潺潺,当夜幕映出繁星点点。

当春风拂过故乡牡丹,当朝阳唤醒万里河山。

当歌谣唱出岁月变迁,当大地复苏睁开双眼。

——亲爱的,转瞬流年。

我赞叹你,美好的你,阳光下的耀眼。

当胭脂轻轻抹上侧脸,当朱砂点点染在眉间。

当丹蔻映出十指纤纤,当华服展现身影偏偏。

当繁华故梦萦绕夜晚,当处变不惊心绪安然。

——亲爱的,凝眸惊羡。

我深爱你,蜕变的你,面具后的素颜。……”

这是五年前我给自己过生日时所写下的诗篇,诚然,你也看到了我当年的自恋,为什么我的眼角常含笑意,因为我对我自己爱的深沉。玩笑归玩笑,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一直以来规划的路线方针,得明敏深邃之师劝诫,携志同道合之友同行,无悔矣。至于何故至今还停留在修身阶段,这是因为我一直在等,我确信或早或晚,总会等的到,是而从不刻意,是而依然自我。当有一天我意识到经年的脚步终是缓缓迈过去的时候,我才终于发现埋藏在心里的感情早已不再强烈,反而如涓涓细流般萦绕在我心底,充斥我的血液,让我在多年以后学会了习惯。

就这样我慢慢等待,等待你的身影破雾走来。

如果问我“你”是谁,我想也许是那一位深邃渊博的导师,出言一如招式,打通我任督二脉。我想也许是那一名明敏广识的前辈,讲述亲身经历,传授我制胜法宝。我想也许是那一个同我一届的学员,共论两大赛事,同度不眠之夜。我想又也许是你,在明年此时,从天涯海角,带着梦想带着故事,日落潮汐云卷风起,你来,我们都在。

功名尘与土 烟雨任平生

野火烈烈,水可熄之;洪水汹汹,土可掩之;浩土荡荡,风可扬之;烈风潇潇,山可阻之;崇山巍巍,人可平之。人之力巨若水火土木,猛如沧海洪荒。人之力何其壮大,功名利禄爱恨嗔痴却可使之飘移动摇。情感名利何其壮大,流年缱绻时光飞逝却可使之消磨殆尽。

时间太过强大,以至于一切爱恨嗔痴悲欢离合都被其漂白褪色。而“心”则更胜于它,当心浮于尘世沾染尘埃,当心洗尽铅华依然如初,它空无一物而又胜过万物,它无边亦无涯。

说到“心”,想起还未来到梦工坊之前的一段日子,几个朋友常聚一起聊天。我们来自不一样的国家,经历不一样的故事。但拥有着相似的顾虑,相仿的年纪。

“常常不明白为什么要日复一日这样的生活着,似乎是因为大家都这样所以也就习惯了,连拒绝和反抗都没有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每天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莫名的空虚铺天盖地蔓延开来。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嘶吼在咆哮,我不开心,我不喜欢这样日复一日的全然相同的生活。而后带着疲惫与不甘愤愤入睡,第二天起来生活还是如此,如此反复着。”一位朋友如是说。不开心,不甘心,二者充盈年轻人们的心。

“父母总是用心良苦,对子女的愿望大致如此——你毕业了就回故乡,我们帮你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买套舒适的房子,再找个合适的对象,生活安心,我们也放心。”朋友言罢一阵静默。总担心,不放心,二者填满父辈亲人的心。

回首间才恍然发现,原来我们一直以来的妥协与努力,不过是为了周遭人的满意与赞许。但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见识这个世界么?如果我们都变成酸菜鱼里的鱼,小龙虾中的虾,生下来只为安稳活到到死亡前,活下去只能禁锢在宿命里,我宁愿从来就不曾来过。爱是放手,爱是自由。爱是在法律框架下去尊重个人的欲望,爱是在道德基础上来追逐自己的梦想。

在梦工坊期间的几位导师,意料之中的带给我答案,又意料之外的指引我方向。他们的精彩,源于坚持选择的活法;他们的活法,源于尊重自己的“心”。

“功名尘与土,不枉媒体人。”把心放得大,将名看得轻,这是王克勤老师姿态。“鞠躬效华夏,生前身后名”不是地位使他增光,而是他使地位增色,这是夏吉宣前辈的坚守。“功名徒加身,诗酒归田园”以士为表,由道出尘,这是杨守彬老师的哲学……

于生死百态,于家国天下,于出尘入世。深若沧海无心,浅如飞絮有魂。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是答案,皆为前路,导师们用尊重内心诠释了强大。你问我如何能找到真正自己想要的?此路由心定,烟雨任平生。

举杯论河汉 挑灯夜未眠

君何求,我何求,夜夜笙歌灯如豆,胜封万户侯。

输何愁,赢何愁,字字珠玑论不休,胜败无怨尤。

我们一生中的感情与时光,注定要倾注给太多的人和事。经历,情感,事业,责任,都是我们无法舍弃的牵绊。所以我们只能这样,在被各种人与事充斥着的心里,留一个空房间,不被其他任何人任何事打扰。

这个房间里,容得下我们,一起为了两大赛事(梦工坊十天期间的微电影大赛和创业大赛),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一起举杯同饮过往,回首终不似少年游。我们总要在十天之后,打开房门鱼贯而出。我们都知道,时间总是有限,舍不得但终须离开。我们都清楚,世事皆有轮回,总有一天会再聚首。

这个房间,叫做梦工坊。

仿佛经年的旧识,十日里朝夕相伴,共度悲欢起落。

仿佛漫天的烟雨,早已在转眸之间,携手从容渡过。

梦工坊的三尺讲台,由各行精英导师们铺开;梦工坊的往昔今日,是学姐学长前辈们的独白。那些经历太深刻,那些故事太精彩,我看到涅槃的光影,也听到花开的声音。

梦工坊,满足了我对青年人活动组织的一切幻想。在这里,我遇到了最坚守初衷的宝强哥,最喜欢的老男孩王阳大哥,最钦佩的爱国者韩秀云老师,最想学习的榜样慈善家标哥。在这里,我结识了最贴心有爱的辅导员,最受欢迎的人气组长,最难能可贵的同届“网友”,最幽默睿智的主持人,最讲义气的联盟一组,最默契的煲汤饭友,最帅气的星光晚会男伴,最好的你们。我的一六年夏,梦八璀璨时光,我的回忆之中,你们光芒万丈。

在这里,我遇到了最合拍的二组组员。在微电影大赛中,承蒙各位不嫌弃,担任制片人的我,没有相关专业经验,只有脑洞和行动。拍摄制作的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员,没有固定器材,没有充裕时间,但我们有的,是一群业余的影帝影后们,是一颗共同的想要讲个故事给大家听的心。还记得,当我站在台上听到第二车队喊的口号“奕璇奕璇,魅力无限”,我想这是我在这个七月盛夏听见最好听的声音。

时隔半月,当我再次想起梦工坊的你们,脑海里的画面依然是每一个夜晚,在宿舍举杯论河汉,挑灯夜未眠的景象。最难忘最怀念的只好用诗来表述,不辜负你们称我为诗人的厚爱。

床前明月光,想喝酸辣汤。人比黄花瘦,犹记小炒肉。春风又绿江南岸,有点想吃烤冷面。月落乌啼霜满天,金汤肥牛地三鲜。君问归期未有期,榛茸蘑菇炖笨鸡。我劝天公从抖擞,煎饼果子炸鸡柳。在天愿作比翼鸟,相约明年吃烧烤。

千秋家国梦 世代赤子心

终有时日花开成夏,你我经年各自天涯。

独一己两盅茶三四老友,五六年间,沧海桑田。

青灯如豆蓦然回首,往事七八梦里无他。

旧事无假不负当年风华,老来聚宴,唯作笑谈。

好似有一阵雾从虚空处而起,不经意间就潮湿了每寸视线。

最后的星光晚会开场时,脑海浮现的竟是初来到梦工坊的一幕幕。刚到梦工坊的第二天晚上,著名经济学家韩秀云老师为我们授课,我喜爱她生动而简明的经济学理论,更敬佩她一腔爱国热血,是而举手提出心中疑惑已久之问:“讲发自内心的话,我从小起心中最大的愿望,便是祖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老友所依幼有所养。我无比期盼的是对中国的愿景——待我有生之年,得你君临天下。试问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的学生,拥有最绚烂多彩的梦想与最丰盛充盈的时间,我们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路,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这一梦。”韩秀云老师目光定向我,坚定而柔和。她说赞赏我的礼让态度所以选我来提问,她说赞叹我的选题气魄所以让全班为我鼓掌。她的经历太过精彩,她的答案太过澎湃。那一刻起,明明已近深夜,而在梦工坊的我心如初升暖阳。

我们表扬的节目是歌曲串烧,题目即为组名——第二车队。当我在台上唱着“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时,调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但我看到坐在最前排的王阳大哥跟着和,忍不住想起这位我最喜欢的导师,他在梦工坊的点点滴滴。因为我在法国读书,他在课上让我起来唱法国国歌《马赛曲》,五音不全的我毅然决然站了起来,不靠音律歌词全靠脸皮支撑演唱歌曲。他说中法这两个国家最相似的地方,在于都是在战争中完成国歌的创作,是而激愤人心,是而热血沸腾。我心中感慨万千,祖国的百年沧桑历历在目,可生而为龙,即使一朝折断掌牙,拔裂鳞片,瞎目断爪,坠入浅滩,龙依然是龙。中国终会回到往日的繁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泪盈于睫,星光晚会进入尾声。为缓解即将分离的伤感气氛,组员在旁边小声唱起了标哥的《让你快乐让你瘦》,我忽然就一下子绷不住笑了出来。这样一位有良知有感情的导师,为慈善做了太多,对祖国爱得太深。不畏人言,以善为本,他一直是我当义工做公益前行路上的标杆。然而梦工坊之后,他的歌舞魔术,他的成功瘦身,以及他两个优秀而低调的儿子,成了我心中为他贴的标签。我发现在我遇见这位导师真人以后,对他的理解和以前新闻上所写并不完全相同。他的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他尽力做好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用快乐感染身边每一个人。梦想于他而言,是可以为之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光芒。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这不正是梦工坊的理念吗?

星光落幕,人生几何。想来并非当真可以为了每一个短暂的梦全力以赴身体力行,匆忙遮掩梦境的方式,更像是逃离初心的行径。我们可以为之砥砺前行放手一搏的,是初衷是故梦。积攒更丰厚的储备,做好更艰苦的准备,攀登到更高的地方,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始终带着最初时的梦想,始终怀着最坚定的信仰。看时光爬过眼角,叹风雪染上青丝。光鲜外衣与落寞身影,荣耀成就与辛苦付出,紧握在手中的,遗留在身后的,偏离了轨道的,身不由己的,遗憾失去的,留存意义的……夜幕深深,泪光盈盈。一切都完美,万物皆虚妄,我以为我在做梦,可是梦里有你们的样子。千秋唱不完一出家国梦,世代只愿传一颗赤子心。

日出东方,灼灼其光。水经百江,殊途同往。

笔墨存香,力透穹苍。风骨文章,与国无疆。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华夏少年,名作炎黄。

第五篇:

遇见你,《最后一颗药》

作者: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第十组《最后一颗药》剧组

1

烛光闪闪,灯影斑斓,每个人都身着黑衣肃穆地站在剧中女二号“齐齐”的“遗像”前,虽已是凌晨一点,但在镜头前,每个人都用专注的表演掩盖上完一天课后的疲惫。这是整部微电影的高潮——灵堂戏的拍摄现场。

这场戏的场景布置,是整个《最后一颗药》剧组最艰难的事情。宿舍狭小,光源差,在一个条件有限的空间里面,完成这场戏的拍摄是极具挑战的。为了使“灵堂”在镜头上有更好的呈现效果,整个十组的微电影小分队一到北京就开始准备,香炉、蜡烛、遗像、桌子、布光,每个细节都不能落下。

尤其在遗像问题的解决上,为了使效果更加真实,我们决定用真人的遗像作为素材道具。而女二号“齐齐”的饰演者吴雨桐当时二话没说,主动用她的证件照来做遗像。

有这样一句话,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一次擦肩而过,那么遇到第十组的小伙伴是极其有幸的事情。梦工坊的十天,除了微电影大赛以外,还有导师课堂时间、创业大赛、电视节目录制和开闭幕式。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部具有一定质量的微电影,是我们《最后一颗药》的整个剧组共同努力付出的结果。

2

但在一开始,剧本的选择和打磨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在去北京的前几天,我们收到了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微电影大赛的主题:“笑”。在小组的线上讨论中,我们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大家心仪的剧本。但是这时候问题出现了,玉松和雯意的剧情梗概在故事设计上都很抓人眼球,并且得到了组员们相同票数的认可。但两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一个偏悬疑,而一个偏现实。

但是四天以后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的开幕式就要开始,也就意味着到时必须马上开始微电影的摄制工作,否则可能面临交不出微电影大赛答卷的风险。在这样的高压下,他们两个人在一天时间内,各自写出了一份完整的剧本。

面对两份优秀的剧本,我们在反复纠结和斟酌,因为剧情逻辑和操作性的问题,我们舍弃了雯意的微电影《笑容专卖店》(《最后一颗药》最初版本),决定使用玉松的以战争为主题的剧本。

文坛辉是我们十组微电影的负责人之一。在定好剧本之后,他把电影所需要的器材设备都整合好以后,踏上了赴往北京的火车,心里暗暗庆幸小组的进度远远快于其它组。但在7月24日下午,也就是开幕式的前一天,他看到在微信群里,玉松的剧本又被否掉了。

陶宇橦是十组微电影的另一位负责人,也是我们微电影的导演。那天下午,大家对玉松的剧本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而宇橦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玉松的剧本在情节上很有新意,但在逻辑上有很大的漏洞。相反的是,雯意的剧本整体的流畅性更好一点,场景道具需求更小一点。

这就意味着我们讨论了整整三天的剧本,现在又要被推翻并重新构架。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种巨大的考验。当天晚上,一到梦工坊宿舍,微电影小组成员就开始讨论。一开始是争吵,各自有理,似乎谁的剧本都不行。十几个人围绕着一团,你一句我一句,争执不下。在4个小时的争论后,终于在快要休息的时候,大家统一确定用《最后一颗药》的剧本进行拍摄。

虽然剧本定了下来,但是我们都觉得这个电影好像缺少了一些东西,情节有了,转折有了,可是心里就有那么一块地方不能够被填补。一部好的电影并不是纯粹为了看热闹。我们不是大制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设备支持,所以只能在电影本身上下功夫。

当讨论到最后几个场景,讨论黑衣老板娘的人物原型时,大家都难住了,有的人说不摘下面具,直接留下悬念,感觉成了鬼片;有人说摘下面具是女二齐齐,感觉成了职场剧……众说纷纭,都没有一个合适的说法。

玉松说出了他的想法:“有时候,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并不一定要是具体而真实的。如果说,是……是她自己!”顿时,大家傻了眼,一片寂静,几秒钟之后大家拍手叫好,就这么定了!这样的设定,一来让人意想不到,更有悬疑色彩,二来通过自己害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更能解释有关欲望的主题。

3

第一场戏安排在了开幕式的当天,地点在靠近开幕式演播厅的办公楼。为了借奋斗传媒办公室的景,微电影小组在开幕式前五分钟还奋战在片场第一线,杂乱的办公室混着闷热的空气,因为时间紧张,每个人都不敢浪费丁点时间,拍办公室戏的时候,我们甚至连彼此都不认识,而以甲乙丙代称。两个机位拍了一遍又一遍,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角度、每一句对白都是很细致,直到开幕式快要开始我们才匆匆赶到演播厅。开幕式结束后我们又继续拍到了近十一点,伴着星光,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每个人眼中都闪着光,那分明是热爱。

微电影拍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付出。女主角程纯拍摄第一天就开始发烧,期间因为担心影响我们的进度,仍然坚持早起晚睡;男主余童也跟着我们一起见证了北京早晨四五点的太阳,并随时处于被“召唤”拍戏的状态;柠疆姐担心我们外出拍摄的安危,早晨也和我们一起出去;钦豪哥每晚都会到我们寝室叮嘱我们注意休息,买零食给我们;小郎为了我们的室内拍摄,放弃了自己的美容觉,把自己的酒店让给我们;艳艳为了演好闺蜜的角色,一遍又一遍的演着苦情戏;雨桐为了微电影的整体效果,愿意把自己的照片做成黑白照做遗像;倩倩和笑寒更是为了体现剧中人物,那么善良的姑娘活生生的把自己变成了职场中的心机婊;千里和冯璐虽然也有创业的大赛需要忙,但是不管什么时候需要她们,总会毫无怨言的出现;欧阳的文笔在组内是十分出众的,所以他把澳门姑娘雯意不太流畅的粤语剧本转成了分场景的普通话版本;玉松在比赛的前一天还给我们推荐这背景音乐,说音频上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他会义不容辞;徐璐自己本身睡眠质量就不是很好,在这方面也要靠一定的药物,但是我们每天晚上激烈的讨论她没有一句怨言;石流基本上就是我们的生活小助手,在我们忙的时候给我们订餐拿外卖;语林的年纪最小,但是担当着第二摄像的角色,扛机器等等也是从来不多说一句;最后就是陶子、雯意和坛辉了,他们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时在一起的,坛辉在女生宿舍过过夜,陶子在男生宿舍和他互相陪伴着剪片,雯意就帮着他们洗衣服、晾衣服……

4

决赛前一天晚上到最后决赛的呈现是我们经历的最惊心动魄的24小时。

决赛呈现倒计时24小时。

我们的粗剪没有完成,所有人需要重新配音,剧组还在补镜头。于是所有演员聚集到了女生寝室配音,等到所有演员配完音,夜已经很深了,而此时坛辉才回到寝室继续剪。配音的完成让每个人心中都生出一份欣慰,更给了剪辑人员莫大的信心。因为我们的素材多,戏份也多,所以我们多个人同时参与剪辑,有导演、制片、演员,到最后再将所有剪辑内容整合到一起。

倒计时16小时。

也就是当天的凌晨三点,艺术指导小郎过来了,我们就把片子给他瞧了瞧。因为那个时候还只是粗剪,很多效果都还看不出来,很粗糙,所以小郎一看完片子就长长的叹了口气……他说,故事讲述模糊,很多细节做得不够,并且建议我们补拍一些镜头,我们几个剪辑听完他的意见之后情绪比较低落,感觉剪出来的都白费了,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也没有戏剧张力,怎么办?

于是小郎给我们提了一些修改建议,以及让我们补拍了一些镜头,但一看时间,已经凌晨三点多了,还来得及吗?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我们几个人分工进行,一拨人准备一大早外出补镜头,我和几个剪辑就立马修改,虽然都很疲惫,但是那一个夜晚却感觉是最有工作激情的!

倒计时14小时。

早上五点多的时候,我们觉得需要休息一下了,便轮流休息,陶子先休息一个小时,坛辉再剪辑,然后再换,就这样持续到快十点。

倒计时9小时。

这时我们才清醒地意识到,剪不完了!当时每个人的心情都特别抓狂。因为大家早上才粗剪完,还需要加的东西太多了,还有配音、声效、字幕、片尾、片头以及配乐这些东西,一个都没解决!没办法,只能加紧了,坛辉在一旁剪辑,其他人就在旁边要么找配乐、补镜头、补配音、打字幕……那一天的几位剪辑师几乎没出过寝室,屁股没有离过板凳。就是在最忙碌的时刻感觉瞬间炸了锅,但又特别享受这一刻的充实、这一刻的团结。

倒计时1小时。

展映即将开始,时间还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都焦急却又不敢发出声响地在文坛辉旁边守着,生怕电脑崩溃,电话那头不时响起,“影片再不交,可能会取消资格。”

倒计时半小时。“会不会赶不上了”,有好几个瞬间,这个念头在文坛辉的脑海里闪过,但此时他的身边还有导演、女主、编剧、艺术指导在陪着。尽管在空调房里,但是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掉。

倒计时0小时。

最后一次电话响起时,我们终于完成了最后的剪辑,高兴地跟电话那头说马上就到了,大家终于松了口气,但还没完,片子都还没有渲染生成呢!于是大家立马渲染,抄上电脑和刚到货的组服,拔腿就往展播厅跑去。

由于时间紧张,没有一个人看过成片,每个人都很紧张,紧紧地盯着屏幕,生怕出现各种问题,怕没声音、怕跳帧、怕没字幕、怕声效没有、怕声画对不上……渐渐地,我们发现观众有很强烈的反应,会跟着影片的节奏有所情绪,逐渐地,大家的反响越来越大!

最后一幕,女主摘下面具,全场掌声雷鸣,我们十组全体人员站起来欢呼然后哭泣。那一刻,所有的感情得到了释放,有一种稳拿冠军的自信。结果出来后,我们组也顺利拿到了第一名,这无疑是对这拼命日子的最大鼓励!

6

有人说没有一起上过战场的称不上战友,没有一起经历过高考的称不上同学,没有一起熬过通宵的算不上团队,这一次真是彻彻底底感受到这种团队奋战的氛围,熬夜拍片,熬通宵剪片,连续工作两个通宵,身体似乎都已经熬到了极限,在加字幕的时候,坛辉甚至有几个瞬间感觉血脉喷张,几乎下一秒钟,血就要从鼻孔里面喷涌而出……已经不是感觉身体被掏空,而是感觉身体快爆炸。而每个人都清楚,这个时刻又是最关键的,不能倒下,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已经没有时间留给我们休息了。就这样,我们坚持着,从遇见到紧紧拥抱,完成了这个盛夏最绚烂的梦想!

若干年之后,《最后一颗药》可能会被遗忘,但是2016年8月3日那晚,那些人,那份忐忑不安后云开雾散的心情,那个紧紧的拥抱,那一场遇见。我们,谁都不会忘。

第六篇:

关于“笑的前一秒”的自我发现

作者: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第四组全体成员

2

 

201683,你在微电影播放的时候哭的梨花带雨,泣不成声又在宣布第二名的时候惊喜的合不拢嘴,我想,你这笑的前一秒是不是和我一样轻松满足又感激

201682,你在镜头前接受采访,娓娓道来,你情到深处情不自禁的嘴角上扬透露出是甜蜜是感动是思念是成长,我想,你这笑的前一秒是不是和我一样回忆汹涌。

 2016731,微电影开机,新奇又期待的日子,女主的笑脸美得摄人心魂,可偏偏剧里这笑的前一秒是逞强是包容是付出也是爱。

 我想,我想我们都一样。

关于“笑的前一秒”的自我发现

“我有一个想法······”

“不行,这个想法创意、可行度不够······”

第一场头脑风暴,我们才刚刚遇见。

一鸣走进308号寝室,手里拿着手机和形影不离的移动充电器。脸上挂着镜框,因为镜框太大,所以遮住了他的小眼睛,但眼睛小有个好处——目光如炬。一鸣是我们四组的辅导员,后来在他写给大家的信里才发现,他观察每个人的特点、个性。关注你,却不动声色。他组织大家围坐开始讨论,自己一屁股坐在地上,盘起腿。举手招呼:你们快坐。

众人站在房间中间,无所适从地踱步。一鸣入座,大家顿时有了方向。讨论的圈子建立起来,席地而坐,不在乎昨晚才洗过的衣服。

北京刚刚经历过暴雨的洗礼,温度还是让人一出门就感受的汗液的黏腻。这群人从世界各地奔向这里感受八月北京沉闷燥热的天气。情怀这种东西,在舒适的条件下谁都可以握紧在胸口。在疲惫、奔波、舟车劳顿之后你还愿意追寻,实践才是真正有情怀的支撑。

我们习惯了对自我的坚持,却没习惯对不同思想的包容。经常在一个创意刚刚有了雏形的时候被其他人强行中断。一个思想的火花也随之成了一缕青烟。直到组内的“哲学家”进行一番关于自我定位的阐述之后,一语惊醒梦中人。

重新开始讨论,每个人郑重其事。捋一捋袖子,抖一抖衣襟。

“有人知道自己笑的前一秒的样子吗?”

问题一出,面面相觑。使劲回忆,只能想得起自拍里的笑、镜子里的笑、被记录的笑、文字里的笑。绞尽脑汁,都想不出前一秒的表情。是眉眼低垂的失落吗?是皱眉嘟嘴的不安吗?我不知道。

酒里有我,也有你。

“以酒换故事”,以此来获得灵感。围坐在308寝室的地上,关灯的黑暗里手机点亮的点点星光,每人面前的易拉罐啤酒。

微弱的灯光里,商俊拿起啤酒。讲了一段故事:“帐篷一到,立马订了火车票,两年的草原情结,终于要解开。一个背包,两个手机,三个充电宝,四块备用电池,五个小时的准备,六百多公里。第二次独自旅行,第一次野外露营,第一次,深入草原。刀,药,雄黄粉,室友调侃,你这不是野外露营,而是野外生存。以至于深入草原的第二天,还接到室友电话‘你还好吗?’。

四次倒车,达里诺尔湖。

深夜的草原,就像宫崎骏电影里无数个躺在草地上的小男孩儿一样,我枕着自己的双手,幻想着此刻会不会有一群狼正在小山丘的那边开会,讨论着怎么吃掉我,就像5年前的李薇漪带着小狼在四川若尔盖练习捕猎一样。

整整期待了两年,就想去看看那片绿,那片狂野的、沁人心脾的绿。”

听的人眼神都有些离散,仿佛一望无际的绿立刻呈现在眼前。

分歧让我更了解你。

开机在即,剧本却无法确定。治邦导演皱眉,多次欲言又止。亦信导演心急,事事亲力亲为。思诗被繁重的工作整的疲惫不堪,春勤安抚情绪却又力不从心。这样的四组,能不能拍出令自己满意的东西?我们不敢妄下断语。

开拍前一天,佩佩抱着电脑完成了一个故事的创作。当晚,却立刻被推翻。小组的和谐在这一刻被打破、分离。没有人口出怨语,但每个人都惶惶不安。

那晚的308依旧聚集了全组的人,人数明明没变,人气儿却少了很多。大家不再你一言我一句的争辩,取而代之的是小范围的窃窃私语。那声音像是数只猫的爪子在布艺沙发上摩擦,心痒难耐。

面对分歧,我们的表现竟然是异常的安静。没有大吵大闹、没有面红耳赤。拳心紧握,经脉血管、骨骼分明。治邦多次进进出出的身影,房门打开、关上。那晚我坐在电脑前,看着电脑屏幕打不出来一个字。身体一动不动,就那么直挺挺的坐着。眼睛里有什么东西要溢出来了,有些看不清楚。我努力克制,让那咸咸的液体回流。

“没事的,别急。”

一把手搭在我肩膀上,春勤哥露出惯常的笑容。他的笑,不像一个大几岁的兄长,我更愿意以纯情的小男孩形容他。如名字一样。

思睿如往常一样来询问进度,她看得出来,我们的失落和不自然。因为有她在,我们一直以“思睿组”的光环希望更好,无法做到的时候,更无法面对她。她说话的语速还是很快,语气里多了一份对我们的安抚。

亦信再一次把爱情故事提上章程,仔细回想,当初为什么我们全力避免爱情。无非觉得爱情题材简单、烂俗、不新颖。歌德说过,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

时时发生,备显珍贵。这是在这个年纪的我们正在经历的、或者是已经经历过的。

结尾处,治邦和我想要进行一段群体采访。设计好问题,打开摄像机。每个人坐在镜头对面,手里握着录音笔。培华和男友肩并肩,心越把一侧头发留在身前,又华爸爸的生日即将到来,帆帆的普通话带着广东味,卢奕讲起起了外公外婆的故事。

我们笑了,也哭了。

故事的意义是真实。

从微电影的准备到拍摄,就是一个团队互相磨合、探索的过程。在集体背景下,这个主题之所以吸引人,更是每个人对于真实自我的发现。

全场黑暗,那几个字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左侧台下一片穿着黑色T恤的年轻人抱头痛哭。我们有队友此刻因身体原因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有没能赶回来的队友在出租车上;思睿在太平洋的另一边大陆上。当时的现场不是一个完整的四组,可是每一个画面每一帧都是所有人的心血,当时的现场是一个完美的四组。

灯再次亮起来,在现场的掌声中,我们笑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发现你,走近你,最后发现我自己。

肆无忌惮·我们有话说

邵思睿

感动于影片最后最真实的你们,发自内心的眼泪和面部肌肉自动收缩而成的微笑,羞涩、平淡、宠爱、和甜腻。亲情、友情、爱情,每一种笑都有不同的韵味,似黑咖、拿铁、和卡布奇诺,而我们彼此之间的情感就是撒进去的咖啡伴侣和糖,下一次集体照,我们要拍一起露出八颗牙齿的四组。

王一鸣

放映那一天我笑的前一秒,是紧张,担忧。

姚又华

讲的故事,喝的酒。这些全部都是我们的真心。

徐心越

后期采访导演没有告诉过我们什么时候开机,最自然最真实的最能触动人的内心。

史炎荣

故事可以天马行空,感动却一定源自其中让人感同身受的真实。

陈希

那天晚上能看到彼此打开心中的窗口,让大家聆听到他们的声音是更为可贵的。

张佩琦

我上前去安慰信,无意间被导演捕捉了下来,果然在荧幕上真实才是最震撼。

卢奕

一锅汤出锅了,每个人都喝了一口,流经不同的心脏让我们窥探到对方的小秘密,从此就再也分不开了。

吴帆

最后我们发现随口而出最感同身受的故事,才能让听故事的人啼笑皆非,热泪盈眶。

商俊

一直定不下来的剧本几经修改,大家甚至因此还有些摩擦,不过都因为沟通和理解而释然了。

李瑶昕

我能记起四组每一个人的笑容,希望以后不论走多远,我们都还有16年8月的笑容。

陈培华

感谢四组,你们每一个人“笑”的模样我都镌刻于心!

导演:王亦信

第一次正式参与微电影的制作,首先很感激组员婧雅想到“笑的前一秒”这样一个好题目,我们组都很希望能拍好它,也讨论了很多方案。而我一个非专业的学生,本来只想当好摄影的工作,但很感激大家尊重我的想法让我扛起导演的大旗。对比其中所付出的辛苦,觉得学到的东西更为宝贵,也感谢这个比赛让大家感情更好。我们的作品没有宏大的立意,却希望引起你的思考,每一个笑容是纯粹而发,还是另有东西隐藏在背后,这是我们的微电影希望带给大家的。

导演:江治邦

我和婧雅负责微电影的采访部分,为了让采访更加真实自然,我们做了两点努力:一是高保真,坚决不提前透露采访问题,防止背诵;二是不摆拍,提前偷偷开机,捕捉被访者最真实的笑容。同时我也认为,这次微电影的意义不仅在于名次,更在于它引发的一些思考,比如如何完成一场高效的、高质的讨论,如何让讨论者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等等。

制片人:谢春勤

对我来说,这一次的微电影经历更像是一场交心的旅程,它是我们四组团队每一个人真心付出,一起努力的结果。由之而来的快乐,感动,焦虑,紧张,或是忧愁,都化作我青春记忆里宝贵的一段,在笑的前一秒涌上心头;犹如7月27日晚上,我们大家伙围坐在一起,关上灯,带上酒,静静地倾听,或是分享自己的故事,彼此心里的距离也近了起来。

第七篇:

芳草城市:一粒种子的十天

作者: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创业大赛第一名第七组“芳草城市”全体小组

77

44

 

66

33

 

88

 

如果说每一个企划案都是一颗种子,那一起浇灌,一起看它长大无疑是最大的幸福。

决赛Presentation的时候,慧雯在提问环节开始之前说,

我们的案子就像一颗种子,希望台下的老师能给它机会长大。

那时候我很想告诉她,其实这颗种子已经长大了,在七组每个人的努力下。

短短两周,大家夜以继日的并肩奋斗,取得的成果和友谊,大概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1

初入七组的时候,惊讶于大家的不同经历,惊讶于大家提出的五花八门的初选方案,也惊讶于大家刚抵京就开会到凌晨一点的干劲儿。

但是总觉得和大家一起开会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大概是因为七组的创业小分队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吧:统领大局思路清晰的队长嘉祺,擅长开启未来视角和发展性眼光的乐姐,对营销公关的细节了如指掌的春旭,思路很广的柯老师,对国内的创业大赛模式很熟悉的泽鑫,直觉敏锐又细心的慧雯,古灵精怪的欣怡,学习物流的璐佳,以及无微不至的坊草导员。

每次讨论都是观点的碰撞,仿佛看的到思维的火花一连串地往外冒,以至于连轴熬了两周的夜都不觉得累,照例每天迷糊起床拖着被掏空的身体灌下去一大杯咖啡,醒醒神继续征战京五环。

2

大学四年虽然对创业比赛有稍许了解,但毕竟国内外的创业环境有所不同,因而短时间去构思一个新颖且可行的方案,多少有些无从下手。

选题的时候,组里讨论过很多不同的案子,有针对家长教育的家长学校,有社区化的新型老年活动策划,也有专门针对摄影师的约拍平台。各有优劣,激烈的讨论以后归由民主的举手表决,初定下来做家长学校。

行业报告还没看完,坊草导员找来的陈瞾大腿就来泼了一盆冷水,觉得家长学校作为一个纯线下企业并不符合当代潮流,不好做。陈瞾大腿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案,我迟疑了一下,说了下这个那天上午才想到的想法,也就是后来的芳草城市。

一开始,芳草城市只是想做一个以植物种植指导和交流社区为主的平台。作为一个植物爱好者灵光一闪的点子,讲实话,无论是自己还是之前沟通过的朋友们对这个提议都不是很有信心。一是很小众,二是真的看不到盈利点。

所幸得到了陈瞾大腿的建议,大家统一了意见。市场调研、同类比对、可行性讨论、商业模式敲定、财报和风险评估……四惠的一个又一个深夜,大家各司其职,把这个想法不断发展。在初赛时,我们呈现出这个以指导、社区和电商相结合的植物同好平台——芳草城市。

初赛的时候有些许担心过于小众且青涩的产品可能不会被评委老师们接受,不过七组的各位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都很有爱地戴上小草苗来助威鼓劲儿,看到大家的样子就觉得很开心。惊喜但又不意外这个点子受到了肯定,这无疑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

于是吃罢炸鸡,七组在开会的路上再出发——针对初赛导师们的意见,我们明确了商业模式:一个以绿色植物室内种植为主题,集种植指导、社交功能的电商平台,并且精确了主要客户群体:城市的白领人群,从而优化了功能,去繁从简,并以此为脉络深挖了具体的实现手段和营销策略,形成产品文化,也使之兼顾了社会意义,让芳草城市的框架变得更加丰满和充实起来。

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为都市的植物爱好者提供便利,并借此传达一种热爱生活的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为心情添一点绿色,为生活添一点情趣。

决赛前看着ppt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特别想感谢支持这个想法的各位,和鼓励我陪我一起做下去各位,是我们一个个京五环的夜晚把一颗单薄稚嫩的小苗灌溉成了现在的芳草城市。

点子谁都有,但是能把一个点子发展成一个完整企划案的执行力确是一个团队的精髓所在。正如决赛时乐姐所说,我们组的核心优势是人。这个“人”字并不关乎你从哪来,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部分落实到满分执行力和责任心。

这样的七组,不得不服。

3

要说最感动和最庆幸的地方,首先当然是七组特别好的氛围和特别特别团结的小伙伴们。说开会的时候绝不迟到,任务说做就做绝不含糊。

大学四年在北美,没有固定的班级概念,也没有鸡飞狗跳的宿舍生活。所以遇到五湖四海的各位,一起经历这十天,真是非常令我珍惜的体验:头脑风暴,presentation,撸串,喝酒,唱歌,看升旗,真心话大冒险,逛三元,奥运开幕式,庆丰包子铺……

Presentation本是我的弱项,想让乐姐去,但是乐姐安慰说,你总是要在这里学到一些东西的,没关系,大家陪你一起练。嘉祺默默去洗了把脸醒醒神,出来写ppt,慧雯和泽鑫一起想词,上台前乐姐的又来给了很多专业辅导,而嘉祺默默说,放心吧我给你兜着底,你只管说就行。

真是谢谢有你们,虽然在台上我还是一如既往得很紧张,但是想想你们就很心安。

毕竟我的身后挺我的是七组,面前欢呼的是七组。

另外,很欣慰即使在我们最迷茫的时候,也没有拿来一个已经成型或者半成型的项目来做,而是从头开始搭建一个崭新的项目,由每个人一点点添砖加瓦。即使我们的规划和财报略显稚嫩,在企划案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上都稍欠,但是从无到有的成就感才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也让并肩作战的这十天更加弥足珍贵。

最后决赛宣布名次的时候,我倒是比较平静了,因为辛苦的路已经走完了。看到激动地哭鼻子的各位傻丫头,我只想抱抱你们, 所幸一路并肩有你们。一起奋斗的这两周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也看到了大家的成长,更看到了梦工坊各位的创意。

初赛复赛,各个组的方案里打动我的着实不少,比如公益伞和社区养老的想法,都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一直觉得衡量一个项目,除了盈利性以外,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说是情怀也好初心也罢,虽然这些词在营销文的轰炸下被滥用到多少有点麻木,但是不可置否,这的确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是要为一些事情而活着。有些人在思索这个问题的路上耗尽一生,也有些人只是简单地希望这个世界能比自己来之前好上一点点,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就像芳草城市只是一个希望帮助大家养植物和享受生活的app,而七组也只是一群很有想法又很有干劲的伙伴。Less is more,如同我们从概念到ppt风格都想传达的那样,保持对美好的追求,活地简单。所以抛开别的,一起开过的会,一起熬过的夜,一起赶过的deadline,一起吃过的夜宵,点点滴滴堆在一起比什么都珍贵。

我很庆幸身边的战友是你们,很庆幸我们一起灌溉了芳草城市。七组,有你,有我。

最后说一句,优秀的我们,不愁相聚。

6543

9999

 

本文编稿

张嘉祺

不想当老总的篮球运动员不是好工程师

University of Oxford | MENG

探索四周与大胆向前 | 政治经济时事业余评论员

第八届梦工坊七组成员

7777

 

本文作者

戴妍妍

梦想当社科博士的伪码农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MISM

脑洞和好奇心 | 杂学末流的书虫

第八届梦工坊七组成员

本站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s://www.cctvdreams.com/2774.html
梦工坊青年人才发展中心保留文章版权、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